2024年10月20日

村企携手 点“豆”成金

邵阳日报记者 伍 洁 通讯员 刘恩权

工人正在制作油豆腐。

10月16日,记者走进位于北塔区陈家桥镇贺井村的邵阳市美蔬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豆腐生产车间,一股浓郁的豆香扑鼻而来。几名工人正在有序操作机器,大豆经过浸泡、磨浆、煮浆、点浆、冲浆等工序,变成雪白软糯的豆腐,热气腾腾中透着勃勃生机。

这是贺井村为加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引资于当地组建成立的豆制品生产企业。该公司主要从事水豆腐、油豆腐、卤豆腐、柴火香干等豆制品制作加工。

机器生产出的豆腐能和手工制作的味道一样吗?为了确保机制豆腐的口感,该公司花了不少心思。首先,从水源上下功夫。贺井村的豆腐在本地小有名气,口感品质得到许多食客认可,不仅是几代匠人的手艺传承、精工细作,也得益于贺井村的井水冬暖夏凉、清冽甘甜,用此水制作的豆腐嫩滑爽口。工厂为了从源头上保证豆腐口感,专门铺设管道从水井取水。

“豆浆的过滤工艺决定了豆腐最终口感。豆浆在经过机器三次过滤后,口感更加细腻嫩滑,手工制作也达不到这种程度。”有着26年豆腐制作经验的公司员工李亮明坦言,“现在机械化制作,不仅生产效率提升了几十倍,我们做事也比以前轻松得多。”

贺井村党支部书记邓珍强说:“我们村以前制作豆腐都是家庭小作坊为主,产量和效益都不高。加上豆腐容易腐坏,市场只局限在本地,而本地对豆腐消费需求有限,要想办法做大‘蛋糕’进军更大的市场,必须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如何提升“贺井豆腐”的“含金量”,使之成为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走进生鲜商超、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饮店,打开市场销路,为村集体经济、村民实实在在地增收?只有规范化、标准化、企业化!

贺井村采取“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由村集体投资场地、厂房等硬件设施,企业负责生产设备与运营,本地农户优先入职,且所有村民可以享受成本价批发豆腐,到集市进行销售。

12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拔地而起,企业成功落户。走进标准化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干净卫生的生产环境。车间内洗手消毒区、生产区、油料区、熏烤区、包装区、物流区、化验室等区块分明。工人们统一穿着工作服,佩戴口罩、手套,严格按照墙上张贴的操作规范守则进行操作,泡豆、磨浆、煮浆等主要生产程序基本实现机械化,实现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

邓珍强表示:“我们将抓住机会,努力对豆腐传统工艺进行开发创新,让贺井豆腐得到市场认可,成为本地特色品牌。同时,也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 2024-10-20 邵阳日报记者 伍 洁 通讯员 刘恩权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70289.html 1 村企携手 点“豆”成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