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文明程度高了,对残疾人的包容度也上升了。”10月15日上午,市特殊教育学校右肢残疾的教师王缘说。在她的印象里,从前她走在街上,会有人指指点点,而现在有很多人关心她。10月初,她曾前往长沙市某医院检查身体,医生看到她右肢残疾后,专门退还了35元挂号费,并免费问诊。“那一刻,我感觉好温暖。”
日常生活中,王缘除肢残外,其余身体机能跟健全人没什么两样。但她认为,智力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与言语残疾人士需要社会服务时可能就会遇到麻烦。
正如王缘所说,上述残疾人群体在融入社会时的确遇到了不少困难,尤其是公共或服务场所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还有诸多不足,落实无障碍环境法的社会服务建设迫在眉睫。
视障人士张梨时常对朋友吐槽:“有时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不怎么好,并且残疾人很难贷款。”10月15日上午,他搭着朋友的肩膀走进一家银行,工作人员问张梨办理什么业务,张梨说要开通一张由银行邮寄给他的信用卡。
“这张卡要设置密码,得由你朋友代为设置。”工作人员说。张梨朋友问:“我要是没空过来,他一个人岂不是办不了业务?”工作人员回答:“银行有规定,我们工作人员不能用手帮客户操作柜台机,也不能为客户设置密码。”张梨只能在朋友的帮助下完成个人办卡。回家路上,张梨对朋友苦笑着说:“我有4家银行的卡,一般一个人去银行办不了业务,只能跟朋友或家人一起去办理。”
在红旗路附近的中国工商银行红旗路支行玻璃门上,留着一个无障碍服务电话0739-5323723,拨通后,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表示能咨询任何业务。
张梨记得,从前工商银行能将第三代残疾证与银行卡绑定,从而使残疾证实现存、取款功能。工商银行西湖支行工作人员表示,只要残疾人本人携带残疾证、身份证与银行卡及实名手机号码前往全市任一工商银行支行,都能办理残疾证与银行卡绑定业务。“我们现在不叫‘绑卡’,叫‘启用’,只需本人来办理就行,启用后的残疾证不能借给他人使用。”该行一位工作人员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四十条:行政服务机构、社区服务机构以及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机构,应当设置低位服务台或者无障碍服务窗口,配备电子信息显示屏、手写板、语音提示等设备,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无障碍服务;第四十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结合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为残疾人、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与残疾人、老年人相关的服务机构应当配备无障碍设备,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方面提供无障碍服务;第四十五条:国家鼓励文化、旅游、体育、金融、邮政、电信、交通、商业、餐饮、住宿、物业管理等服务场所结合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辅助器具、咨询引导等无障碍服务。国家鼓励邮政、快递企业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上门收寄服务;第四十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无障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远程实时无障碍信息服务。
大祥区中心路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社区尚未专门给残疾人提供相关的便利服务,无障碍通道也只是在上级要求下建设。”九井湾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也是同样的说法。市区大部分社区服务中心基本都未配备低位服务台或无障碍服务窗口。
某中医门诊部也没有专为残疾人提供便利的社会服务。大祥区中心街道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大一点的三甲医院可能有。”
记者来到邵阳市中心医院(三甲医院),了解到医院有可租借的轮椅,但需要交押金,每小时收费3元。“这个并不是专门为残疾人准备的。”医院人员说,“对残疾人的照顾是挂号会快一些。”而在我市大部分药店内,亦没有专门为残疾人提供便利的社会服务。
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校长陈赐莲表示:“在无障碍环境法的实施过程中,手语环境也尚未构建完成。听力残疾与言语残疾人士融入社会时,与健全人会存在沟通障碍。一方面是现场没有翻译员,另一方面手语也有地域限制(即手语也有方言表达)。”
从上述现象来看,我市无障碍环境法实施中的社会服务建设还未大范围普及。
对此,王缘建议,相关部门应为智力残疾人士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陈赐莲建议,相关部门应建设一个专业平台,开通线上视频功能,通过聘请专业手语团队翻译,及时帮助听力残疾与言语残疾人士与外界沟通交流。邵阳市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副主席(邵阳市盲人协会主席)刘建雄则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残疾人的服务力度,增加相关财政支出,围绕‘科技助残’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便利残疾人生活,让残疾人能够享受更好、更便利的社会服务。”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市各类残疾人总数为46.2万,占全市总人口比例的6.44%。据市残疾人联合会统计,截至2024年10月15日,我市有持证残疾人217945人,其中一、二级重度残疾人127690人,占持证总数的58.59%。
(文中张梨为化名)
记者手记
这篇报道为《无障碍环境法实施一周年系列报道》的最后一篇。深入接触残疾人群体,尤其是视障人士群体后,记者发现他们在当下社会里,与健全人交流、日常生活及工作方面还存在诸多不便,各公共与服务场所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实际上,残疾人数量在社会中占比较大,虽然残疾人在身体或精神上有缺陷,但他们亦有擅长的领域,能够发挥一技之长。社会的繁荣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努力,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施行,正是为残疾人的未来、为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