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老实的态度和作风,既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体现,也是一种可贵的思想品德。
这是因为,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求实精神。它注重的是,对上级指示、要求要正确地理解,对下情要准确地了解,作出的决策要符合实际,采取的措施要实在有效。而要做到这些,没有老实的态度和作风是不行的。
可以说,我们大多数同志是具有老实的品质的。但也有少数同志在抓工作中缺乏老实的态度和作风。主要表现有:嘴上说得动听,没有实际行动;只求“笔下生花”,不求工作开花;报喜夸夸其谈,报忧遮遮掩掩。还有的抓工作避难就易,避险就安,避重就轻……
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还是一些人抓落实的能力低。这种人思想理论水平不高,分不清哪轻哪重,辨不清哪难哪易,看不出哪真哪伪,因为摸不到真实情况,认识上的“不求实”导致工作上的“不扎实”。说到底,还是缺乏老实的品质。
因而,一个人要具备老实的品质,就必须正确理解“老实”二字。笔者认为,“老实”至少有这样几层含义:一是表里要如一。即外在表现和内在思想相统一,说的是心里想的,干的是嘴上说的。如果说的和想的两样,干的和说的不一致,那就称不上“老实”了。二是认识要求实。就是思想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需要有很高的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需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如果认识不符合实际,目标距离实际情况甚远,那就会出现乱拍板、瞎指挥等问题。三是工作要扎实。首先要注重打好基础。俗话说,多深的基础多高的墙。基础性工作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不会立马显“山”露“水”,但事关强根固本与长远发展。这就需要下慢功、用细功,如果没学会走就跑,非摔跟头不可。更不能摆花架子或弄虚作假,那些“空中楼阁”“镜中水月”虽然好看,但不中用。
如何培养老实的品质?首先,领导要率先垂范。领导的形象就是导向。领导是一个“务实”的形象,不搞虚的,不来假的,不浮于上边,下级就会看在眼里,学在行动上。许多单位的现实说明,领导务实,单位就会形成求实之风。领导愿听真话,下边就会报实情。反之,领导不务实,单位的虚假之风就会盛行。其次,要重用老实人。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把“老实”作为一项重要标准。让那些不计名利、任劳任怨、扎实肯干、成绩突出的老实人有地位、有奔头。重用老实人,就是主持公道、弘扬正气。再次,要敢于向“伪君子”开刀。面对那些精于作秀、拙于做事,乐于谋人、短于谋事、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好大喜功、光说不做、两面三刀、阳奉阴违的小人,要拉得下脸来,直面批评,使其没有市场,不能得势。只有营造打击歪风、树立正气、做老实人的环境,才能凝聚干部职工求真务实、奋发向上的合力,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作者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