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老师,又热又闷的,每天你还右手戴着白手套,不热吗?”
“不热、不热,我的右手最怕冷了。”9月27日,被驾校学员问到为何一年四季戴着一只手套,驾校科目一老师戴求军僵硬地摆摆右手笑着回答。
脱下手套,冰冷的手掌假肢映入眼帘……
今年49岁的戴求军,出生于新宁县万塘乡双亭村一户普通家庭,10岁时意外摔伤致右手残疾。他的妻子倪月明因儿时生病治疗不及时,成了聋哑人。多年来,戴求军身残志坚,照顾妻子、孝顺父母,培养3个小孩考上大学,在烟火中书写滚烫人生,用一只左手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谋生:做搬运工养家糊口
“年轻的时候没什么技术,只能靠干些体力活养家糊口。”1999年,生活拮据的戴求军,为了赚更多钱补贴家用,携妻带女到广西桂林务工。
“那时候在桂林,家家户户用蜂窝煤,一筐煤球成本4元,卖5元,一天可以卖三四十筐。我想是个不错的生意,努力些多搬几趟,挣的钱也不少。”戴求军说,老房子楼梯窄,挑不了扁担,全靠人力搬运。“别人用双手搬,我就用木板做托盘,把煤球一个个垒起来,一个托盘全部摆满,可以装60斤的煤球,左手托着煤球,木板顶在肩膀上,一口气上6楼。”
每晚,戴求军将厚厚一沓沾满煤灰的纸币和零星硬币交给妻子,妻子也比划着手势,盛满饭让他抓紧吃饭。就这样靠着辛勤劳动,戴求军一家日子逐渐好起来了,女儿戴香梅5岁时,他们又迎来了第二个孩子。
2003年7月12日,儿子戴洋洋诞生,这一天也是戴求军这辈子最难过、愧疚的日子。
“那天我老婆生孩子,我出了车祸,摔断了腿躺在医院病床上,打着石膏,没钱做手术。”戴求军说,“老婆在产房生孩子,我却躺着动不了,不能第一时间在身边照顾她、照顾小孩,在医院度过了一段漫长而灰暗的时光。”
后来,好心的邻居每天做好饭,年仅5岁的女儿懂事地给父母送饭。妻子从无怨言,女儿乖巧懂事,儿子活泼可爱,让戴求军充满动力与希望,他暗暗发誓要更努力挣钱,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转折:考取驾照实现职业转型
生活的重压没有把戴求军压垮,而是让他更加积极乐观地工作。做搬运工、蹬三轮、当销售……直到2016年,戴求军看到一则新闻——五类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以考取驾照。而他,刚好符合要求。
曾经,开车对戴求军来说,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有了机会,他想去试一试。“考驾照开车,自己想去哪就去哪,不仅方便出行,也有了谋生手段。”戴求军毫不犹豫报了名。
靠着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戴求军拿下驾照,又去了深圳做起网约车司机。
“很多乘客对我的手很好奇,偶尔有乘客会故意刁难,但遇到更多的是心地善良的人。”戴求军说,“他们得知我的情况后,有的会夸我,有的会塞吃的给我,有的会记下我的电话,下次坐车还找我。”
后来,因为子女教育问题,戴求军一家回到邵阳。跟车打了多年交道的戴求军,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考取了科目一教练证,并在市残联的推荐下,顺利入职某驾校。
“我们一起共事三年了,以前看他拿左手写板书,写得很不错,后来才发现他右手是假肢,左手练字没少下功夫。”驾校同事刘够莲说,“戴老师是个超级热心肠的人,上下班经常顺路送同事。遇到难事向他请教,他很有耐心,还帮我家人找工作。”
圆满:温暖之人育出“幸福花”
9月28日19时许,戴求军一家每天一次的夜间家庭视频聊天开始。不同于其他家庭的欢声笑语,在戴求军的家庭群中,家庭成员多以手势交流。
这几年,三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读书,妻子留在老家照顾老人。戴求军提议国庆回新宁老家团聚。妻子倪月明在视频的那头,笑着向他竖起大拇指。
“我们一家每晚都会视频聊天,爸爸一直以来很关心我们。”在女儿戴香梅的眼中,戴求军是个慈爱而有远见的父亲。
戴香梅记得,她刚高考完的那个暑假,父亲开三轮摩托车载客赚钱。当时新规颁布,禁止三轮车上路。父亲的三轮车被没收了,失去了谋生工具,还要交罚款。
“那时候我们三个都在上学,我爸一个人挣钱,我哭着和他说我不去上大学了,我要去挣钱。”戴香梅回忆道,“但他跟我说,读书才有出路,要我只管努力学习,他再怎么难都会供我和两个弟弟读书。”
“老大、老二都工作稳定,小崽去年考上湖南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我很骄傲自豪。”戴求军说,“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也获得过一些帮助。市、县各级领导先后帮助过我家,我发自内心感谢曾经帮助过我们家的人。”
去年,得知新宁县金石镇一户年幼的姐弟家庭非常困难,戴求军先后资助了1400元。此外,他还向政府求助,写明这个困难家庭的情况,成功帮助他们争取了3万元危房改造款。
“现在条件慢慢好起来了,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戴求军说,“想到他们的难处,就会想到我们以前的生活,能帮一点是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