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新的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以“片警”强根基,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创新社会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必须把社区警务室作为前沿阵地、一线哨所,不断强化其基础性地位、发挥基础性作用,推动社区民警日渐成长为基层治理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一是警务管理规范化。制定下发《邵阳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规范(试行)》《邵阳市县级公安机关社区警务工作评估办法(试行)》《邵阳市社区民警工作考核办法》,从源头上盘活社区警务建设,提升治理效能。二是专项督导常态化。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成立“社区办”,负责社区民警的考核、指导和评估工作,并常态化对社区警务工作中的在岗、着装、工作台账、群众满意率等指标进行明察暗访并全市通报,把社区民警的走访检查工作纳入“平安1号”考核,有效提升对社区民警的管理水平。三是治理体系网格化。大力开展“宝庆大叔”护平安行动,每个网格组建由社区(村)干部、退役军人、青年志愿者、治安积极分子等社会力量参与的群防群治力量,在网格内协助公安机关定期开展重点人员管控、治安防范、矛盾化解、法制宣传、巡逻防控等工作,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网格区域内风险隐患,实现风险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
以“辅警”辟蹊径,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我市作为“一村一辅警”全国基层治理品牌的创新推出之地,具有深厚的发展优势。要深入贯彻好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神,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辅警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治理末梢作用。一是优化管理机制。明确驻村辅警“八员”职责定位,规范完善招录、培训、日常管理、考核评估等工作制度,自主开发数字化“一村一辅警”管理平台、手机App掌上警务平台,强化督导,切实提升辅警队伍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二是升级治理模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由“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全面转型,组织驻村辅警走访群众,调解纠纷,协助开展交通疏导,开展安全检查和法制宣传教育。三是延伸治理末梢。实施“一村一辅警”后,全市农村基层派出所的平均警力增加,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一村一辅警”要扎根农村,把打击、服务、防范、控制等警务活动延伸到群众家门口,补齐农村治安防控基础薄弱的短板,实现刑事案件立案、行政案件发案数持续下降,及时调处民间纠纷。
以“治保会”抓死角,推进基层综合治理工作全覆盖。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警力有限,民力无限。健全城乡治理体系,要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全力推进治保会焕发新活力,消除当前基层综合治理体系盲点。一是全周期管理消除治理死角。将“懂法律、懂业务”纳入治保主任推选必要条件,定期开展法律和业务知识专题学习。通过法制宣传,加强社会动员,增强全民安防意识,念好基层治理“防”字诀;通过精研业务,提升问题处置能力,控局稳局,念好基层治理“控”字诀。二是全要素覆盖夯实治理基础。对“人”,将人口管理纳入《治保会工作考核办法》,做到掌握基数,排查重点。对“地”,形成社会面整体掌控、重点部位动态可控,做到立足于面、侧重于点。对“事”,开展源头治理,应管尽管,提供破案线索,协助查处治安案件。三是全主体参与激发治理效能。用好治保会良好群众基础,通过关系重塑、流程再造,促进参与防控主体摸清群众“急难愁盼”;通过“寻诊于社”“问计于民”,促进协同共治,充分释放治理效能。
(作者单位: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