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都要出摊两小时,风雨无阻。苦点没事,就想在邵阳扎下根,让孩子在这里上学。”8月19日17时,鞠玉彪如往常一样驾着移动餐车,到双清区火车站乡周边出摊售卖武冈卤菜。
38岁的鞠玉彪,老家在武冈市龙溪铺镇双明村。2006年,20岁的他前往长沙打拼,开起了一家豆腐厂。2019年底,鞠玉彪将目光转向卤菜经营。考虑到武冈的卤菜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他决定带着家人一起到邵阳市城区做卤菜生意,也想让小孩在邵阳接受教育。“我外婆家就是做卤菜生意的,耳濡目染,我也很快就学会了熬制卤菜的各种技能。”鞠玉彪说。
“政策是越来越好,我只要拿到居住证,我家孩子就可以在邵阳上学,真的是很暖心。”2020年,才来邵阳不久的鞠玉彪很快就如愿拿到了居住证,他的两个孩子也随迁就近入学。孩子们很争气,成绩都还不错。如今,大儿子即将升入初中,小儿子也将读六年级。
2023年10月,生意越做越好的鞠玉彪在双清区火车站乡租了一间门面,开始了卤菜门店经营模式,但他依旧保持每天出摊的习惯。
晚上,鞠玉彪要忙着熬制卤菜,通常得12时以后才能休息。第二天早上6时30分,又要开门营业。每天的饭点前后,是他最忙的时候。这些年,虽然累了点,但鞠玉彪的诚信经营早已帮他积累了不少老顾客。
“邵阳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营业执照当时很快就办下来了。孩子们有时会在店里给我帮忙,我也会带着他们跟我一起出摊。现在一家人算是在邵阳扎下了根。”鞠玉彪说,如今日子越过越好,离不开自己和妻子的努力拼搏,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记者手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作出部署,其中专门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在与鞠玉彪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名外来经商者,两个孩子的义务教育问题曾是压在鞠玉彪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近年来,居住证制度在我市全面落地落实,让越来越多像鞠玉彪这样的农业转移人口手持居住证,便能作为常住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真正融入新环境、开启新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户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的同时,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暖心务实举措在我市也不断推出,真正让农业转移人口实现“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