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0日

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肖 凤

实践表明,全面深化改革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民,最强大的动力源于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归于人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条重大原则写进了《决定》。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要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解决“改革为了谁?”的问题。改革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人民如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应。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人民群众在诸多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目标导向,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坚决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弊端,不断实现各项制度的自我更新;坚持问题意识,在改革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安全等各方面的诉求,解决实际问题;坚持系统思维,实现各方面改革举措协同发力和同频共振。从改革的系统部署出发,聚焦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过程人民民主、文化强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等方面深化改革。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和采取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聚民意的改革举措,让人民群众真切享受改革红利,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二要始终汇聚人民伟力,解决“改革依靠谁?”的问题。改革的动力来自人民,离开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没有人民的参与,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有力推进新时代的改革就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向人民求教,要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将群众的智慧创造转化为改革的政策主张,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汇聚人民伟力。注重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潜力和创新活力,号召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确保改革主体同向前行;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人民需要的整体和全局出发推进改革,不断优化改革中的相关制度安排,实现主客体的良性互动。探求解决各类利益矛盾途径,主动面对改革带来的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有效解决或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三要始终坚持人民标准,解决“改革成效由谁评判?”的问题。改革的成效只能由人民来评价。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这讲的就是人民标准。改革的含金量有多高只能通过人民的获得感来体现。评判改革既要有“物”的尺度,更要有“人”的尺度。中国式现代化在不断推进和拓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层次和诉求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改革要有的放矢,就要切实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要以激活人的创新动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为基本标准,优化完善各项民生保障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清晰稳定的发展预期,坚持在发展基础上提升民生福祉;要以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为重要标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让中国式现代化造福全体人民;要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根本标准,紧紧锚定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锻造“中国之制”新优势,开启“中国之治”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 2024-08-20 肖 凤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7582.html 1 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