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0日

枝繁巢暖凤来栖

——近年来我市开放型经济工作发展纪实

邵阳日报记者 罗俊 通讯员 薛玉英 龙庚哲

我市招商引进的企业——亚洲富士电梯。

邵阳市招商引资推进大会召开。

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邵阳经开区全景图。

“邵阳的发展速度很快,交通越来越便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吸引了很多邵商返乡发展,是我们投资兴业的沃土。”8月16日,天津邵阳商会会长范益兵赞叹道。

翻开我市产业布局版图,从“零星点点”到“满天繁星”,比沃电子、邵阳液压等投资过10亿元项目投产达效,金盘科技、宝东医药等投资过20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建成特种玻璃产业科研平台,集聚下游企业80余家,产值近200亿元的特种玻璃产业集群正全速生产……一个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一批批产业拔节生长,这些通过招商引来的项目、企业,以“聚沙成塔”之势成为邵阳经济崛起的“新力量”。

高位推动“一盘棋”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抓手,招商是关键。我市构建招商“大格局”,始终坚持专业化、市场化、法治化思维,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

走进邵东廉桥镇尊方堂药品展示中心,隆回金银花、邵东黄花菜等本土产出的中药材制品特别受关注。这个依托大健康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做大做强的企业年产值超亿元,带动了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湖南润天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诗爱说,在政府的牵线搭桥和精心指导下,公司在廉桥医药工业科技园新建厂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将中药材销往全国各地。

我市形成产业招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属地(园区)负责”的强大推力,以3×3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九大优势产业链为主要方向,分领域分层级组建产业链招商专班,在全省率先出台招商引资“大比拼”活动方案,完善目标任务、招商方式、考评体系、保障措施,全市招商引资积极性、创造性愈发强劲。

2023年,全市共签约项目374个、金额828亿元、过亿元项目170个;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32个,新注册“三类500强”企业23个。推动中联数据、中国电科云、易华录、亚信安全、京东云计算等2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来邵考察,开展“智赋万企 走进邵阳”暨数字产业重大项目开工签约系列活动,签订合作协议26个。

充分用好乡情纽带 “湘商回归”亮点频出

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是投资项目的主要来源、促进消费的重要支撑、解决就业的必要保障。我市奏响湘商回归“奋进曲”,以服务百万邵商回乡投资为主要目标,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东盟、非洲、欧美重点地区推动产业回归、资本回流、人才回聚。

“交流创造商机,合作才能共赢,我们通过联络服务站能了解到家乡最新的优惠政策。平时,也会喊几个朋友来这里聊聊最近生意做得怎么样,这里是我们交流感情的‘港湾’。”广东邵阳商会会长颜盛繁说道。

我市同步在北京、深圳等12个重点商会挂牌成立“邵阳市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联络服务站”,形成邵商邵才与邵阳双向联络机制,切实系牢系紧邵商与家乡的情感联络纽带。同时,聘请37位在外优秀乡贤企业家和业界精英为招商大使,为我市重大产业发展、以企引企、人才引进牵线搭桥。

在资源集聚下,我市引进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湘商回乡投资,推动金盘科技、宝东医药、大参林二期等重点项目在邵落地,“回邵发展”成为越来越多邵商的普遍共识。2022年至今,全市湘商回湘投资新注册企业228家,累计到位资金998.88亿元。

扩大对外合作“朋友圈” 经贸往来多点开花

2023年9月15日,邵阳东货场热闹非凡,随着汽笛长鸣,10个装着邵阳特色优势产品的40尺集装箱,搭乘陆海新通道“邵阳—怀化—东盟”接续班列发往日本、东盟、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结束了邵阳没有国际贸易班列的历史,这是我市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又一创新成果。

目前,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198个,居全省第四。我市充分释放活力,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共商共建共享”推动企业抱团出海。

在Amanbo·邵阳非洲中心,通过后台大数据,能直观地了解网上订单情况,基于人工智能搭建的数字贸易,将邵阳生产的箱包、假发销往非洲地区,同时,也让非洲生产的优质产品漂洋过海走进市民家中。

Amanbo是中非电商重点企业,其业务覆盖非洲近30个国家。去年6月,我市在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创新举办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成功与该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签约共建Amanbo·邵阳非洲中心。该中心于今年2月正式运行,填补了我市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缺失的空白,特别是后续“一平台、两基地、N中心”的项目建设,可为全市对非数字贸易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我市各大企业均可利用该平台的资源优势扩大贸易圈子、畅通贸易渠道,提升国际影响力,实现更好发展。”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实现借船出海,我市加强与非洲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成立邵阳市中非经贸合作事务中心,探索全省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与非洲对口联系国家加纳和贝宁完成互访,实现全市历史上首次与非洲国家短时间内交流互访。建设邵阳中非经贸产业园,与80余家企业进行对接,不断推动对外贸易增长。2012年至2023年,全市对非贸易额从2.5亿元增长到61.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3.8%;有贸易往来的非洲国家从24个增长到51个;对非进出口实绩企业数从36家增长到196家。

巧借展会“东风” 邵阳产品亮相国际市场

“我们利用参加展会的机会,向外界展示了邵阳名优产品,收获了很多外贸订单,拓宽了销售渠道,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和信心。”时代联合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为进一步推动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帮助企业利用展会平台了解市场行情、掌握行业发展动向趋势,让企业获得更多的订单,我市以展会经济为抓手,搭建平台,助推企业“走出去”。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我市精心搭建216平方米的邵阳形象展馆,组织37家企业参展,活动期间,累计意向成交额2.46亿元;与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邵阳中非经贸产业园与科特迪瓦出口署签署名优产品和农产品进出口战略合作备忘录。

同时,我市首次承办了第二届湖南装备与制造走进泰国投资博览会,组织53家本土企业“走出国门”,签约项目10个、金额11.5亿元。依托进博会、厦洽会、聚侨兴湘、智赋万企、旅发大会等活动持续优化贸易结构,拓展经贸“朋友圈”,2023年机电类产品实现出口72亿元、同比增长39%,跃居全市出口产品第1位。

“邵阳,了不起!”在去年7月组织的非洲国家主流媒体记者来邵采访考察中,外国友人看到邵阳的城市面貌、产业发展后,不约而同地为邵阳竖起了大拇指。邵阳,正以开放包容、厚积薄发的姿态拥抱世界,发展成果将惠及更多的企业和市民。

(图片均由本报记者申兴刚摄)

--> 2024-08-20 邵阳日报记者 罗俊 通讯员 薛玉英 龙庚哲 ——近年来我市开放型经济工作发展纪实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7574.html 1 枝繁巢暖凤来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