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6日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邵阳文艺新篇章

申翊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论述中明确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也寄予了殷切期望,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文艺工作者要积极响应,不辱使命,乘此次全会的强劲东风,力争在推动邵阳文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邵阳文艺新篇章。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做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总目标的顺利实现。作为文艺工作者,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排头兵,应自觉敬党爱党,维护党的权威,听从党的号令,矢志不渝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做党的方针政策的忠实宣传者、践行者。用我们的笔尖镜头记录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用我们的歌声掌声反映火热生活、美好前程。要充分发挥各文艺家特质特长,以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始终坚持赓续文脉,做文明基因的传承者

作为湖湘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的邵阳,历来人文厚重,文脉绵长。它承载着先辈的基因和血脉,蕴藏着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我们一定要从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高度来认识赓续优秀传统文脉、弘扬文明基因的重要性,敬畏历史,崇尚文明。一是要在大时代背景下,在“借势”上做文章。充分领悟湖湘文化、梅山文化、邵商文化等的精髓要义,深思践悟,借势造势,为我所用。要大力挖掘魏源、周敦颐、车万育、贺绿汀、李自健等文化名人价值,进一步推介邵阳,让文艺为建设现代化邵阳赋能。要争取举办名家作品研讨会、经典品读会、文艺夏令营等活动,让名人效应落地生效、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更好地为邵阳经济社会服务,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市民文化档次、提升对外招商形象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二是要在大格局背景下,在“蓄势”上做文章。要充分尊重文艺、尊重文艺家,让在邵的文艺家安居乐业,心无旁骛地从事文艺创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特别是要加大对青年文艺工作者的扶植和培养,让文艺人才后继有人,人才辈出。三是要在大数据背景下,在“趁势”上做文章。充分利用数字文化网站,推动经典著作数字化,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数字媒体等平台,注重“指尖文化”,将纸质文字电子化,将平面视觉视频化,让传统文化插上新科技的翅膀,真正让传统文化、经典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做文艺改革的促进者

守正是文艺的根本,创新是文艺的生命。目前,文艺领域急需改革的项目较多,需要我们久久为功。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文化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提高文化体制改革的科学性和协同性,让政策规定更具权威性、引领力。二是要加强市场监管,当前文艺市场良莠并存,要完善市场主体的准入制度,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三是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文艺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始终坚守使命担当,做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我们要融入当今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之中,不断推动邵阳文艺高质量发展。一是要把握“新形势”。面对新格局、新背景、新需求,特别是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在爬坡过坎、勇毅前行中明职责,担使命。二是要关注“新业态”。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不仅改变生活,也改变了文化形态,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实践的巨大变革,媒介平台的智能化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已被运用到文化文艺生产及传播的各个环节,也改变了受众的传统接收路径,新生的文化消费手段和文艺生产内容也层出不穷,我们不以优质的文艺精品抢占文化阵地,就会让新业态无序地“野蛮生长”。三是要管好“新空间”。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平台、新圈子、新窗口,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文艺市场更加鱼龙混杂,难以掌控,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阵地管理、队伍管理,建立更高效的综合治理体系,完善舆情应急预案,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四是要创造“新成果”。文艺事业的发展,最终的标志是“出人才、出精品”。对于文艺界的“新苗子”,我们要倍加珍惜,不遗余力地扶、育、促,为新苗成长提供一切可能的好机制好环境。对于有创作潜力的文艺骨干,我们要为他们举好旗、铺好路、搭好台、筑好梯。让他们有攀登高峰的激情、展示才华的舞台、增光添彩的机会,让人才可兴,精品可期!

(作者系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 2024-08-06 申翊君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6810.html 1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邵阳文艺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