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6日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玲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七个聚焦”,其中第一个聚焦的就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刻理解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意义,着力实施关键性改革举措,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要求。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的关键内容就是要建立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微观主体上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宏观治理上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动统计现代化改革。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就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更好地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国内市场方面通过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断增强经济循环的内生动力;国际市场方面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断优化国际国内要素资源配置,让要素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之间充分流动,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空前,国内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需要解决许多新的问题。因此,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为了解决我们的内生动力问题。这既是着眼于应对百年变局,也是为了开拓我国发展新局;既是着眼于短期经济的恢复,更是着眼于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强国之路的主动作为、底线思维和长期举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

首先,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调节过程中的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资源效率最优化。

其次,牢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重庆考察时指出,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一手抓深化国企改革、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企业,一手抓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不断提升核心品牌影响力,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具备核心竞争力。

民营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推动民营企业在技术攻关、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邵阳力挺民营经济不断攀高向新,2023年成功举办首届全球异地邵阳商会服务家乡发展年会,邵东打火机产业集群入围国家队,首届湖南科技创新论坛启动,第二届邵阳旅游发展大会开幕,首届湖南(廉桥)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开幕,通过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鼓励其发展壮大。2022年6月以来,邵阳市定期举办“企业家接待日”活动,每月活动聚焦一个行业领域,先后举办科技型、外向型、循环经济以及农业等企业专场,每场精选6至8家有代表性的企业,持续完善政企沟通协商机制,着力提升服务精准度、时效度、黏合度、满意度。

再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我国已发展成为拥有1.8亿户经营主体、14亿多消费者、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持续增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必须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任务之一。既要“立”,也要“破”。着眼于“立”,将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出台公平竞争审查行政法规,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着眼于“破”,将专项治理地方保护等突出问题,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和管理。通过“立”“破”并举,打出一系列深化改革的“组合拳”。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 2024-08-06 邓玲丽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6809.html 1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