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3日

粒粒皆辛苦

肖翊霞

“五一”假期,在外面工作的弟弟与弟妹带着4岁的侄女回到了绥宁老家。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侄女回来的消息,纷纷跑来与她玩游戏。孩子们用他们独有的纯真,一下子就熟络起来。他们在院子里尽情地玩过家家、老鹰捉小鸡、石头剪刀布……欢声笑语在院子里回荡。

他们又玩起捉迷藏。轮到侄女躲的时候,眨眼功夫就不知道藏哪儿了。小伙伴们满院子找了好几圈都没找到,商量好认输,大声喊她出来。这时,她从杂物屋里笑眯眯地走出来,对小伙伴们说:“走,我发现了一个‘博物馆’,带你们参观去。”我很奇怪:“这个小院我都待了几十年,哪来的‘博物馆’啊?”便偷偷跟在他们后面,去探个究竟。

侄女将大家带进杂物屋,指着一些旧农具让大家认。小伙伴都装傻,摇摇头:“这些‘老古董’都废弃好多年了,没见大人用过。”城里娃好像把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给问住了。

弟弟凑过来,把我叫到一边,悄悄告诉我原委:他们夫妻去年带女儿参观过隆平水稻博物馆。我会意一笑,回头大声说:“乖侄女,这是什么啊?姑姑也不认识呢。要不,你给大伙当一回‘乡村博物馆’讲解员?”

侄女也不扭捏,指着犁耙铁叉大大方方地对小伙伴说:“我们一日三餐都吃大米,大家都知道大米是稻谷碾出来的吧?我们现在看到种稻子都机械作业了,但以前可不轻松。这些就是以前农民伯伯的农具,他们让耕牛带动这些犁耙翻地。牛累,人也累。”

她停顿了一会,继续对小伙伴们说:“去年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水稻博物馆,还到水田里去插过秧。稻田里,那湿答答的泥巴,松松软软。踩在水田里,脚痒痒的,总感觉有好多虫虫——哦,不对,是真有虫子,蚂蟥,好大一条,粘在脚上吸血,扯都扯不下,真的好可怕……农民伯伯的脚要长时间泡田里,真的好勇敢。种田真的好辛苦啊!”

小伙伴们笑了笑,告诉侄女:“我们可不怕蚂蟥!我们这里就有好多稻田,家人们都正在田里插秧呢,我们去看看。”边说边带着她朝田地走去。

5月的乡村田园,蛙鸣阵阵,燕鹭漫舞。秧田里碧波荡漾,秧苗在风中摇摆,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拔秧插田的乡亲们都欢歌笑语,稻田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侄女看到乡亲们有的用小型手扶耕田机在犁田,有的用牛拉着铁耙在犁田,没看到大型耕田机、播种机、插秧机的影子……她奇怪:“我们家乡种植水稻的工具还这么原始啊?”乡亲们告诉她,这儿偏远,田丘面积太小,大的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都派不上用场。

侄女眨巴着眼睛:“那我们这里是怎么收割稻谷的啊?”

乡亲们说,用禾镰一把把割好,再用戽桶或者脚踏打谷机、汽油打谷机脱粒啊!早些年,还用手一把一把地“拌”过呢——就是靠力气。侄女低下头,这可是她在水稻博物馆没有听到的一节啊!

一位风趣的大叔边插秧,边逗侄女:“城里长大的娃娃,你参观了水稻博物馆,那我考考你,种水稻有哪些步骤?”侄女站在田埂上,像背儿歌一般,说:“我知道啊,先耕田,把田里泥巴弄松软,然后播种……等水稻变黄了,成熟了,就要收割,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晾干。最后加工碾成米。”弟妹在一旁现场教育她:“种植水稻好复杂,农民伯伯好辛苦啊!”聪明的侄女心领神会:“我知道,种水稻工序复杂,粮食来之不易,千万不能浪费哦!”

午餐时间,侄女邀请小伙伴们吃饭。孩子们围坐在小方桌边,吃得好开心。不一会儿,孩子们都吃饱了,准备起身又去玩游戏。侄女看到有个小伙伴碗里还残留着几颗米饭,就把那几颗饭粒拈起,喂到那小伙伴的嘴里,用大人口气说:“不知道‘粒粒皆辛苦’吗?”

饭后,侄女又来到田埂边,呆呆地看着插秧的乡亲们。突然,她笑起来,招呼小伙伴们:“插秧好辛苦。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要像做玩具车一样,造出小小的耕田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在再小的田里也能自由地耕作、收割。还要用遥控器来操作,农民伯伯都不用下田,不用被蚂蟥咬,轻轻松松就把粮食种出来。以后的小孩子都不用背《悯农》了。那诗得改改:锄禾三千亩,不用脚沾土。开心盘中餐,粒粒不辛苦。”

乡亲们听着大笑起来:“未来的科学家,我们等着你的新发明哦!”

(肖翊霞,绥宁作家协会会员)

--> 2024-07-23 肖翊霞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6151.html 1 粒粒皆辛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