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

警惕招生诈骗

许每龙

高考已落下帷幕,很快将进入招生录取阶段。然而,在招生录取期间,各种招生诈骗活动却“暗流涌动”,威胁着广大考生和家长的权益。不法分子以谋取钱财为目的,施展着五花八门的诈骗伎俩,这无疑给考生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和伤害。

冒充高校招生人员、混淆民办公办形式、声称“低分高录”,以及以“特招”为幌子行骗等手段,让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这些不法行为不仅破坏了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更亵渎了教育的神圣与尊严。

录取工作本应是严谨、公正且透明的,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由计算机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干扰。但不法分子却利用考生和家长对招生流程的不了解,编织各种谎言来骗取钱财。广大考生和家长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不存在所谓“内部人员”可以违规操作,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制度和监督。

混淆不同教育形式是常见的诈骗手法。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多样,这本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但不法分子却故意借此混淆概念,以假乱真。这就需要考生和家长在面对各种招生信息时,保持高度警惕,认真查阅招生章程,了解清楚办学的具体情况,不被虚假宣传所蒙蔽。

“低分高录”的哄骗更是可恶至极。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渴望上更好学校的心理,许下根本无法兑现的承诺,大肆敛财。而事实上,教育考试院严格执行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政策,绝无破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相信制度的公正性,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免落入骗子的陷阱。

此外,以特殊类型招生行骗等情况也不容忽视。具有特殊类型招生资格的高校均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布了章程,获得资格的考生也都进行了公示,这是公开透明的保障。任何声称有特殊渠道的说法都是不可信的。

面对这些招生诈骗行为,我们必须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予以打击。教育考试院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让考生和家长充分了解招生诈骗的手段和特点,提高防范意识;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对发现的诈骗行为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广大考生和家长也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不随意透露个人重要信息。在录取过程中,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录取结果,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教育是关乎国家未来和个人前途命运的大事,招生录取更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我们不能让招生诈骗破坏这一神圣的领域,必须对其保持“零容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位考生都能在公平、公正、安全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才能维护教育事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抵制、打击招生诈骗,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 2024-06-28 许每龙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4981.html 1 警惕招生诈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