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

“坐风”也是“作风”

鲁闻恋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出去就都是办法。作风是一个政党的形象,反映着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体现了政治素质、个人品德和精神境界。优良作风是我们的“传家宝”。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在密切联系群众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常与老百姓同坐一条板凳、一个土炕、一张饭桌。这不只是个座位问题,更是作风问题。

树高千尺,其根必深;江河万里,其源必长。然而,有的领导干部把“坐”的地方当成地位的一种象征,认为“坐”的位置代表单位的“脸面”,代表个人形象,座椅、车辆务必要气派,从而滋生奢靡之风。还有的领导,“坐风”颇为盛行,喜欢大部分时间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习惯于照抄照搬上级文件下发通知;部署工作,以文件落实文件,坐在会议室里高谈阔论,搞“纸上谈兵”,热衷于做“理论家”“评论员”,用会议贯彻会议。之所以出现这些不良“坐”风,从根本上来说是官僚主义在作怪。

显然,以上种种“坐风”,与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背道而驰,是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坐风”连着作风,“坐风”反映作风。试想一下,一个长期坐在办公室里不下基层、“闭门造车”的领导干部,怎么能了解民情、为民解忧呢?怎么能把握脉搏、指导实践呢?如果长此以往,任其滋长蔓延下去,势必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严重影响工作,败坏党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其危害可谓大矣!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党员干部应该身体力行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坐风”得不到纠正,作风就难以改进。如今,治理奢靡之风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至于在党纪学习教育之下,一些人仍然暗地里耍花样,搞变通,使歪招。对此,相关部门必须敢于出狠招,拿出管用有效的措施,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改作风,迈开双腿,走出机关,带着感情、带着思路经常下基层走走,到一线看看,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以实际行动忠实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作者系国际战略问题研究员、军事学博士)

--> 2024-06-28 鲁闻恋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4979.html 1 “坐风”也是“作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