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回县周旺镇中心小学,有一位留守儿童的“妈妈”老师,她十六年如一日,坚守教书育人初心,倾情付出,给予留守儿童情感的抚慰,深受孩子们爱戴,她就是周旺镇中心小学教师李红娟。
刘美(化名)父残母亡,她与年迈的奶奶一起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白天是学生,晚上是“家长”。作为刘美的班主任,李红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方面,她在学习和生活上为刘美提供帮助,另一方面经常和刘美谈心谈话鼓励她。为了帮刘美争取公益资助,怀有身孕的她挺着大肚子在刘美家和学校两地来回跑,有时等不到车,她就徒步去,全然不顾自己是孕晚期。最终,刘美得到了大邵公益的资助,直到读完大学。刘美在作文中写到:“吃着李老师做的菜,看着她为我辅导功课时忙碌的背影,我多想叫她声妈妈……以后我也要当一名老师,像她一样去温暖更多像我这样的孩子!”刘美的奶奶不止一次地握着李红娟的手,激动地说:“多亏遇到你这么好的老师呀!”如今的刘美,自信阳光,她在李红娟的鼓励下,如愿考上湖南师范大学。
肖小佳(化名)是邻班里的“小淘气”,上课不认真,回到家就是看电视。她父母远在广州打工,爷爷奶奶拿他没办法,班主任和学校领导几次去他家做工作,她一看见老师来了就跑自己楼上房间,闭门不见任何人。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的时候,李红娟站了出来,她只身一个人来到肖小佳家,俯下身子耐心开导肖小佳:“今天李老师是你的朋友,我来是为了帮助你。有任何困难和疑惑都可以和我交流,我会帮助你,和你一起解决它。”通过耐心地沟通和劝导,肖小佳打开了心扉。在李红娟和班主任老师的共同帮助下,肖小佳慢慢走上了“正轨”。
李红娟说:“留守儿童都缺少父爱、母爱,如果不能及时地关爱他们,他们会因为缺少亲情而陷入孤独的深渊。我只是尽力在他们感到彷徨无助的时候,适时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希望可以给留守儿童多一些灿烂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