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邵阳县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邵阳日报讯 (记者 易鑫 通讯员 刘飞 邓飞 吴智睿) 前不久,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湖南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邵阳县的邵阳根雕、抬阁(扎故事)获得“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授牌。6月23日,在邵阳县非遗展馆,记者采访了邵阳根雕市级传承人陆凡林。

根雕是邵阳非常古老的一种传统美术,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根雕装饰品。邵阳的根雕艺术主要分布邵阳县、武冈市、新宁县、绥宁县、隆回县、洞口县等地,主要以家族传承的方式进行技艺延续。邵阳陆氏竹木雕便是其中之一,其传承脉络可追溯到清乾隆时期,到了第7代传承人陆凡林这一代,已跨越了2个世纪(240余年)。

“七分天成,三分人工”是根雕艺术的主要特征。陆凡林最喜爱的根雕材料是邵阳县老油茶树枝的天然树瘤和石山生长的异形竹根,他的工具箱里摆满了凿刀、勾刀、磨砂纸、核桃油等雕刻及辅助工具,这些工具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每一刀精准出现在应有的位置上。在他那布满厚茧的双手间,还能看到一些伤口或划痕。“你别看他手上伤痕累累,手指又粗又大,做起活来可精细得很。”邵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打趣说道。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一件栩栩如生的工艺美术产品便在陆凡林的手中诞生。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是所有非遗传承人精巧手艺的具象化。让非遗文化“护”得好、“传”下去则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近年来,邵阳县以邵阳布袋戏、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白仓高跷、扎故事、邵阳根雕等传统艺术项目为切入点,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充分挖掘利用非遗资源,在传承中不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工作。邵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统筹指导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发利用工作,主要负责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挖掘、整理、申报和传承和管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

在邵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帮助和推动下,陆凡林投资10万元成立了“邵阳市竹木根雕研究所”,用以传承及创新研究;在邵阳县长阳铺镇自建邵阳根雕馆,馆内收藏了邵阳根雕共计100多件实物,书籍及图片资料100余册。

此外,邵阳县持续健全非遗传承人培养机制,建立非遗文化人才储备库,在岩口铺镇中学成立了非遗教学楼,鼓励非遗传承人以“一帮一带”的方式培养年轻传承者。同时,配合相关部门举办“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非遗传承的青春力量正在不断凝聚。

--> 2024-06-26 邵阳县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4879.html 1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