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所强调的“先立后破”,既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方法论。生产力的演进是一个破旧立新的动态过程,表现在产业上就是代表传统生产力的产业逐渐被淘汰退出市场,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逐渐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其中,“立”是“破”的前提,不立不破。在新产业、新模式并未确立、新动能尚未形成之前,不宜操之过急地破除旧产业、旧模式、旧动能,否则难免会破坏原有经济结构,影响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比如,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就不能一蹴而就。既要有一个绿色清洁的环境,也要保证生产生活正常进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破”是“立”的必然结果,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立起来了,必然要求旧产业、旧模式、旧动能退出市场,也就是打破旧束缚,才能给新生事物腾出发展空间。只立不破,该立的最终也难以立起来。果断淘汰落后产能和过时技术,才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立”与“破”对立统一,其矛盾运动,形成了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注重立与破的系统性和协同性,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才能写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不断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孕育壮大。
统筹兼顾是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体现,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一规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比如,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不能把传统产业简单当成“低端产业”一退了之,而应把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统筹起来,汇聚多方合力,在有效统筹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先立后破与统筹兼顾是内在统一的,在先立后破的过程里,需要牢牢把握统筹兼顾的方法,这样才能实现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充分确立和旧产业、旧模式、旧动能的有序退出。在坚持统筹兼顾的过程中,要时刻明确“立”的方向和“破”的重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把握好先立后破与统筹兼顾的关系,要牢牢把握“传统”与“新兴”产业间“守”与“创”的辩证关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