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9日

林长制护林 林长治富民

——我市着力打造林长制邵阳样板纪实

邵阳日报记者 黄云 实习生 唐锦添 通讯员 卢红辉

“你看这块地里的荒草,如果不及时处理,碰到连续出太阳的天气,就会很容易点燃,对周边的山林造成隐患。”6月11日,邵阳县长阳铺镇杉木岭村党支部书记罗昌南冒着小雨穿梭在林间小路,完成他的巡林工作。作为村级林长,罗昌南每周都要去他所管辖的区域巡林,森林防火、树木倒伏、病虫害防治……什么季节该重点关注哪个方面,他都了然于心。同时,作为村干部,罗昌南广泛发动村民对岭上桔类果园进行扩种,大力发展苗木种植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保护发展、做足特色亮点,探索创新“林长+”工作新路径,着力打造林长制邵阳样板,激活造绿动能,守护“森森”不息。

狠抓“林长+植树造林”。我市各级林长积极履行职责,统筹指导植树造林工作,积极营造全民“扩绿、兴绿、护绿”浓厚氛围,科学推动国土绿化进程,深度助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2023年,全市完成营造林44426.67公顷、退化林修复16533.33公顷、人工种草和草地保护修复4013.33公顷。精心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市参与449.7万人次,累计植树1560.6万株,尽责率91.2%。创新市直部门和部省属驻邵单位义务植树机制,实行包栽包管、一包三年并进行成果考核,确保栽植一片、成林一片;开展“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组织上报“互联网+”基地35个。深入开展“四旁”绿化和部门联村建绿,积极推进乡村公园“十百千工程”建设,着力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品质。

狠抓“林长+生态保护”。我市创新出台“森林防灭火联合作战法”,全面筑牢森林防火墙;全力做好马尾松毛虫防治和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守牢林业生物安全防线。洞口县投入1000万元为24支乡(镇)级森林消防应急队伍配备了消防车、高扬程水泵等装备,按标准为每名队员配置了单兵装备,374支村级义务扑火队伍人员稳定、装备齐全,定期开展集训演练,确保“一个火警、一支队伍、一刻到达、一小时扑灭”,实现了连续15年无森林火灾。我市充分发挥林业站的“前哨”作用,在全省率先推行“森林管家”项目,依托省林科院专家团队及先进的监测防治设备,建设高标准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体系,实现了“一代虫情、一套方案,一片区域、一个管家”,域内连续8年没有发生有害生物成灾。

狠抓“林长+生态修复”。“这里已经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地方了,以前真没想到石头山上居然也能种上树。”6月13日,隆回县荷香桥镇岩门前村村民介绍,几十年前,岩门前村仅有一棵树,方圆十里都是石头,自1975年开展石山造林后,昔日濯濯童山,如今已绿树成荫。隆回县是一个多石头的地方,土地石漠化一度成为当地面临的一道生态难题。石漠化又被称为“土地的癌症”,治理难度大。为了攻克石山造林的一系列难题,该县组织技术人员进行长期实践和研究,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同时通过“选地适树、引入客土”的办法,在全县石灰岩山地的不同地段,营造了近50个树种的对比试验林,成功选出了适宜石山造林的20多个树种。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公园建设等举措,该县植被结构、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生态得到进一步恢复、改善和保护。

狠抓“林长+生态惠民”。守林“护”绿也要用林“活”绿。全市以油茶为引擎,南竹、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花卉苗木为驱动的五大特色生态富民产业提质升级,蓬勃发展。绥宁县全力做强南竹产业,初步建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竹林经营模式、“园区精深加工+乡镇初加工”产业链体系,累计修建竹林道3000余公里,建成了全省最完善的竹木运输交通网络,年综合效益达53.2亿元。洞口县依托优质的山、水、空气等生产要素,投资1.17亿元建成8个森林康养基地项目,有效提升了境内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以及国有林场的综合服务能力,满足了人民群众走进森林、享受森林的美好需求。

--> 2024-06-19 邵阳日报记者 黄云 实习生 唐锦添 通讯员 卢红辉 ——我市着力打造林长制邵阳样板纪实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4600.html 1 林长制护林 林长治富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