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在拓浦精工智能制造(邵阳)有限公司冲压车间内,一片片圆形铝合金在电脑和各类设备的操作下,经吸附、压铸、切边、翻边等环节,每10秒就有一个小巧、精致的电饭煲内胆下线。冲压车间主任章新主站在码垛区,对刚下线的内胆进行随机检查。他时刻关注车间生产的每个细节,从职工的生产安全、身体状态,到各班组的班产量,每一项内容都了然于胸。
从事家电行业20余年,章新主坚持以认真严谨和锐意创新的态度,带领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生产中实现零差错、零失误。2023年,他获得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7年4月,拓浦精工正式入驻邵阳并启动建设。章新主是最早的建设团队成员之一。
“当时我们是建新厂,所以决定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确保产线3年领先、5年不落后、10年不淘汰。”章新主和团队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借鉴国外先进理念,构建了拓浦精工“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数字化工厂运行体系。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2019年1月,项目一期顺利实现投产。从建厂到如今年产2000万件电饭煲内胆,章新主见证了拓浦精工的诞生与成长,也成为国内小家电智能制造的“开拓者”。
建设一家全新的工厂,有着各种预想不到的困难。章新主回忆说,建厂之初,拓浦精工从江苏购买了一台大型设备,重达400吨。因为太重,邵阳没有一台能吊起这台设备的吊机,最终采用了多台吊机协同工作的方式来吊装设备。“吊装过程太过复杂,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章新主说,当时守在现场指挥、调度,和同事连续熬了两个通宵。
为学习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公司组织团队到日本及国内众多制造厂商参观学习。在某汽车制造车间,章新主看着机械臂,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汽车制造可以自动化、智能化,家电制造为何不能呢?
“因为成本高及技术难等因素,当时国内的小家电生产还没有一条完全智能自动化的产线,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章新主带领技术团队向制造商定制相关设备,并全新设计每一条产线、完善信息化软件。
投产后,章新主也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在巡查中,我发现内胆生产线的吸盘容易将两片铝片同时吸附,导致产品合格率降低,同时对设备损耗极大。”通过和团队反复实验和讨论,他们决定采用物理分离和气压分层的方式对铝片进行单层分离,进一步减少设备的损耗。此外,章新主还引进汽车工厂使用的自动码垛机械手,创新将码垛上的抓夹改成硅胶吸盘,减少人工成本和产品的磨损,使内胆良品率达到99.7%。
通过不断地摸索、创新与拓展,目前拓浦精工的冲压车间集中了各类生产设备300余台,建成9条智能化产线,再通过精益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系统构建与整合,实现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每10秒生产出一个内胆成品,每22秒生产一台智能电饭煲。整个工厂实现了设备自动化、生产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管理移动化、决策数据化运营,达到了高效、环保、绿色、节能、舒适的智能化工厂建设目标。
如今,章新主将培养新生代技能骨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传帮带”对技术人员进行精心培养,把所学的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技术人员,让年轻人能够挑起技术重担,提升公司员工整体技能水平。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拓浦精工这样的成长型企业而言,更是如此。”章新主表示,希望通过3至5年的努力,强化培育高技能人才,提升新质生产力活力,加强技术创新变革,激发新质生产力动能,为邵阳制造业迈入“智能时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邵阳经济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