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健的《微型小说的叙述艺术》一书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消息刷屏了微型小说作家和研究者的朋友圈,原因有二。
一是与作者的身份有关。作者高健是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故事会》杂志副主编,具有多年的编辑经验和操办中国微型小说学会重大活动的经历。作为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这本数年磨一剑的新书是他对微型小说这一文体的思考和认识的阶段性总结。因此,大家对他的新书充满期待。
二是与该书的内容有关。尽管古今中西微型小说作品甚多,但现有微型小说研究存在“三多三少”的情况:个案研究多,整体性研究少;分析写作技巧的多,关注作家创作理念的少;印象式批评多,史料研究和比较研究少。其中,从写作学角度分析单篇微型小说叙述艺术的文章虽有不少,但从叙事学的角度专门研究微型小说的著作屈指可数。叙事学是小说研究的显学之一。无论是微型小说作家还是微型小说研究者,对此书的出版自然会高度关注。
从该书的具体内容来看,这是一部微型小说叙述艺术的探骊之作,给我留下了三个印象。
第一个印象,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学术视野对微型小说这一文体进行再审视。作者没有被当下微型小说创作的喧哗与骚动所影响,而是从微型小说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评价微型小说的“自在”与“他在”,以及“境遇”与“演进”;辩证看待微型小说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认为微型小说在创作思维方式上存在强调作品故事情节性的“故事叙事派”和强调人物驱动的“文学叙事派”,各美其美;微型小说研究有不同群体,但研究内容集中在发展历程、文体特征和创作规律,其他基本理论研究则分布不均。同时,作者指出今后需从文体名称、篇幅体量、文体特征等方面加强对微型小说这一文体的理论体系研究,并提出建立三大话语体系,即“以文体认同为主题的微型小说学术话语体系”“以艺术认同为主题的微型小说官方话语体系”和“以价值认同为主题的微型小说叙述民间话语体系”。这些观点持之有据,足为后来者镜鉴。
第二个印象,以平易近人的理论话语探究微型小说叙述艺术的审美与方法。在叙事学中,“叙述”既可以指讲故事的一种特定形式,也可以指整个表达层面或讲故事的行为本身。因此,微型小说如何讲故事、塑造人物、设置时空环境,用什么样的叙事语言、叙事视角来传情达意等,都是该书的探讨内容。作者以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的诗性思维为经,以结构主义、叙事学、文本细读等批评方法为纬,结合具体的微型小说作品来阐释微型小说叙述艺术。作者的理论叙述极力避免叠床架屋的概念和诘屈聱牙的术语,而是结合作品条分缕析,化繁为简,言浅意深,可见作者作为资深编辑超于常人的理论素养与表达能力。
第三个印象,以与时俱进的批评态度总结微型小说叙述艺术的实践与经验。作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作者与当下微型小说作家联系紧密,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微型小说作家、作品动态,并及时批评微型小说新作,归纳总结微型小说艺术的实践与经验,指导微型小说创作。在对刘斌立的微型小说《东归》的评介中,高健聚焦叙述者与时代的关联,鼓励微型小说创作响应“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时代号召;在对安谅的微型小说《你是我的原型》的评介中,高健关注叙事对象的大众化,确认微型小说是“平民艺术”;在对赵淑萍的微型小说《十里红妆》的评介中,高健畅谈乡土叙事,要求提升微型小说书写乡土中国的文化自信!
(袁龙,邵阳学院副教授、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