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贺旭艳 通讯员 周旭芳 熊依婷) 轰隆隆的机器声,整齐有序的流水线,埋头作业的生产者……6月14日,在武冈市湾头桥镇易地搬迁安置点善星电子厂,来自安置点的居民们正协作配合,手指灵活装好电子配件,赶制一批即将发往国外的订单。
2018年,1135名搬迁群众正式入住湾头桥镇安置区。为了让群众搬得进又留得下、能发展,湾头桥镇鼓励在外优秀乡贤回乡创业,先后引进4个就业帮扶车间和2个大型超市入驻安置区。同时,该镇抓住武冈市大力推行的“两区共建”机遇,通过产业园区与集中安置区“手拉手、结结对”,建立安置区劳动力信息台账和园区企业劳动力需求台账,对园区企业劳动力需求与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需求进行整合,进一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主要从事音响、喇叭生产的善星电子厂,与园区企业武冈市永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结对,在生产管理、采购、销售等环节实现资源共享,让村民有了就业的好去处,也让工厂盈利增收。“在园区结对帮扶下,我们厂的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现在能够接到印度尼西亚、越南等海外地区的订单。下一步,我们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推进二期工程建设。”湾头桥镇善星电子厂负责人林彰钊说。
此外,为进一步拓宽求职就业渠道,湾头桥镇在安置区创建就业服务驿站,率先建立起“双屏+”就业招聘信息系统。电子显示屏以宣传片形式直观介绍工业园区公司,群众在求职机上可以直接查看更新招工信息、了解用工需求,寻找合适的岗位。当地居民唐武友便因此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我这么大年纪了,又常年坐轮椅,现在每月我能有2000元收入,闲时带带孙子,挣钱顾家两不误,我很满意。”唐武友开心地说道。
目前,该镇易地搬迁安置点里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经验做法被纳入全国易地搬迁典型案例,善星小区荣获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