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阳光熠熠生辉。窗外的一株石榴缀满小喇叭似的花朵,红得那么耀眼、那么锃亮。
老家屋门前也有一株石榴,那是36年前母亲亲手栽种的。那一年我12岁,弟弟5岁。
记得那是秋季的一个午后,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在李大爷家沉甸甸的石榴枝上,远远望去一片通红。我和弟弟禁不住这美味的诱惑,我们“分工协作”,不到半个钟头的功夫,就背着鼓囊囊的一书包石榴撒腿往回跑。等到了小院,我们捂紧书包,低着头往家里走。
“你们俩到了哪里?书包里装的是什么?”话音刚落,母亲一把夺过书包,发现里边全是红通通的石榴果,“小小年纪就去偷别人家的东西,快跟我一起退回去!”母亲一向和蔼,那一次却无比严厉。
当天下午,母亲赶到街上买了一株小石榴树,栽种在屋门口。从此,我们经常和母亲一起给小石榴浇水、除草、施肥、松土。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三年后,小石榴开了花结了果。第二年,父亲当选为村主任。
当时,父亲主抓村里的林业。我们村人口少,山林却不少,连绵起伏的山上,杉木林一大片一大片。几位脑筋“活络”的亲戚找到父亲,说要承包村里的“造林山”。父亲很为难。母亲听说后立马提议道:“造林时大家一起出过力,按理说,劳动成果也要大家一起分吧。”父亲觉得很在理,听取大家的意见后,组织村民分批次对林木进行了间伐。木材出售后,父亲按照村里的人口数将林木款分到户。
父亲担任村干部的十年里,母亲却更加辛苦了。这十年,我和弟弟正求学,父亲整日忙着村里的事。父亲当村干部工资低,远远供不上我们的学杂费、生活费。为贴补家用,母亲没日没夜地劳累着。一些长辈打趣道:“老嫂子,现在你都做‘书记太太’了,咋还累得像个‘土雷公’!”母亲总是笑着说:“大家信任老莫让他当村干部,他就该多为村里做点事。我们家里人也理应多支持。”
我和弟弟工作后,屋门前的石榴树已长得碗口粗。看着我们像天上的风筝越飞越远,母亲越来越牵挂。
那一年,我在一所乡中学担任毕业班教学和班主任。一位开书店的亲戚找到我,希望我帮忙推荐复习资料,并承诺要给劳务费。母亲得知消息后连忙劝阻道:“昧着良心的钱不能赚!切不可因为一点回扣而犯错误!”
弟弟进入部队工作后,有时候给家里寄点旧被子、旧衣服之类的军需处理品。母亲接到包裹后总是很忐忑,打电话反复叮嘱:做人要本分,公家的便宜千万不能占!
后来,我参加了现单位的遴选考试。成绩出来后,母亲很高兴,一个劲地嘱咐我——要多为国家作贡献、多为人民办实事。想不到几天后,母亲却因意外而身故……
如今,母亲离开我们已七年。七年里,我主要从事信访接待等工作,接触的大多是和母亲一样的平凡的劳动者。工作中,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倾听他们述说,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疏导化解他们思想上的困惑。
“要多为国家作贡献、多为人民办实事。”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每当我彷徨犹豫时,一想到母亲的叮咛,想到老屋门前那株苍劲挺拔的石榴树,我心里顿时充满了阳光、脚下立即充满了力量!
(莫善生,任职于绥宁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