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唐颖 通讯员 刘苏情 张倩 李文娟 孟天笑) “感谢罗主任的精湛医术以及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对我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近日,一位患者家属手捧一面锦旗走进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表达着对该科医护团队热情服务、精心诊治的高度赞誉。
79岁的李文(化名)因腹泻2年在外院行肠镜检查,提示直肠良性肿瘤。家属因担心手术风险,拒绝内镜及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腹泻症状一直未见好转,营养状况差,体重明显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带着急切的心情入住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李文入院后超声肠镜报告显示,腹泻起源于粘膜层的70x60毫米的巨大腺瘤。医生了解到患者的情况后,根据其病情和需求,详细向家属介绍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优点与的风险。
考虑患者高龄,且腺瘤巨大,行内镜下剥离术风险大,有出血穿孔可能,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术前与MDT胃肠外科医生充分讨论,模拟手术过程,为患者拟定了精准的手术治疗方案。
患者的信任,更是一种责任。术中内镜进至直肠,发现病灶在距离肛门10厘米处,并横跨直肠皱襞延伸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该处肠道弯曲度大,粘膜下血管多,剥离困难且费时,这是目前科室行ESD中所遇到的剥离难度最大的肿物之一,对内镜医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罗政仁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粘膜,小心翼翼处理创面血管,分离粘膜下层和固有肌层。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历时5小时,腺瘤剥离完整。术中患者仅出血约10毫升,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24小时李文进食,5天后腹泻明显好转出院。
罗政仁介绍,ESD的全称是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是用电刀在内镜直视下,把粘膜下层的病灶逐渐游离,最后完整剥离下来,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直径大于2厘米的病变。利用内镜微创技术将病变及周围部分正常粘膜紧贴肌层完整剥离下来,切缘干净,创伤小,肿瘤完整,便于术后病理内镜复原,堪称内镜美学。同时没有切除任何固有脏器,保持胃肠道完整性,恢复快,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疗,一次ESD治疗也可以进行多部位治疗,其费用低,住院周期短。
据了解,该院消化内科内镜粘膜下层剥离术最高龄为85岁。随着现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该院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不断发展,绝大部分消化道息肉、早期癌和粘膜下肿瘤可以实行内镜下的切除,为广大患友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科学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