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市生活着近50万残疾人。“羽翼”折断的他们,面临着平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残疾人就业创业也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4月28日,记者来到位于北塔区田江街道丰江社区的智博可人儿服饰厂,聆听该厂创始人周夸香的别样创业故事。
生计:一腔孤勇闯江湖
“我的右手现在基本上不能提太重的东西,也无法握紧拳头,没有力气。”周夸香一边说着一边做握拳状。坐下聊天时,她习惯性将双手放在胸前,尽管处于轻松的状态,身板却挺得很直。这个小小的细节,能感受到周夸香骨子里的不服输精神。
2004年,在一次体检中,周夸香发现自己患上了乳腺癌。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周夸香坦言,当时听说是癌症,曾想过直接一死百了,家里没钱,承担不起治疗费用。但她有丈夫有女儿有美满的家庭,她不怕死,就怕家人伤心。于是,周夸香调整好心态,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通过化疗、手术,让癌细胞不再扩散。不过,手术后遗症也使周夸香的上肢出现轻度残疾。
因为抗癌和肢体残疾,周夸香无法外出务工,但生活仍要继续。2008年,她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创办了智博可人儿服饰厂。
白手起家总是伴随着重重困难。有时候,为了节省1元的车费,周夸香会拖着比自己还重的货物,走上几公里的路程。“为了推销产品,我拿货一家一家问,一家一家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受过不少白眼和嘲笑。”谈及当时的创业经历,周夸香表现得很淡然,她说:“只要我们乐观,积极向上,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时我完全忘了自己是生过病的人,每天天没亮开始工作,加班加点地工作,累了就在板凳上睡几分钟。”
周夸香说,每当我不想继续做下去时,只要一想到自己是从鬼门关出来的人,又能坚持下去了。这是周夸香最为艰难的创业期。当年一腔孤勇闯江湖的样子,也是她最满意的生命状态。
生机:期待着“春天”的来临
在智博可人儿服饰厂,女工康需英正熟练操作着缝纫机忙着赶制衣服,旁边叠放着一沓已经加工完成的服装。“我本身会用缝纫机,家门口办了服饰厂,我来这里工作一举多得,每月的收入用来补贴家用,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康需英说。
目前,该厂共有员工十余人。这些人是社区内在家里带孩子的宝妈、没有其他就业技能的农村妇女、没有工作的残疾人。周夸香鼓励和发动她们到厂里来工作,计件取酬,实行弹性工作制。北塔区妇联因此给该厂颁发了“巾帼创业就业基地”的牌匾。
周夸香说,我了解她们的困境,我想要帮助这些留守妇女增加收入,让她们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厂子开办至今,实现了“妇女就近务工、挣钱看家两不误”,这也一直是周夸香招聘员工的初衷。
对于厂子的未来发展,周夸香表示自己并没有太宏伟的目标。“现在就是脚踏实地把眼前的事做好,多接几个订单,增加大家的收入。”周夸香语气坚定且诚恳。
“野百合也有春天”是罗大佑的一句歌词,同时也是周夸香的人生态度。周夸香不服输的拼劲,打不垮的韧劲,支撑着她一路前行。“它们生长在不起眼的角落,每年春天成片成片灿烂地开放。”周夸香说,这和积极面对生活的残疾人群体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