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邵阳日报》创刊。当年,我的漫画《无题》入选了第六届全国美展。
1986年,《邵阳日报》在报道新当选的邵阳市第九届人大代表时,提到了我的漫画获奖情况。
1987年,我在《邵阳日报》发表的漫画《在是非面前》,获得湖南省新闻漫画一等奖。
在1988年《邵阳日报》优秀通讯员表彰会上,刘雄成老师对我进行了采访。之后,他写了一篇千余字的文章《笑的艺术:李化球和他的漫画》,作为1988年2月27日《邵阳日报》头版头条发表。这实在让我受宠若惊。
1997年,聂荣华老师采写了《李化球与漫画》一文在《邵阳日报》发表,此文后被编入《宝庆艺苑精英》一书。
经仔细查阅得知,《邵阳日报》从1988年至2002年连续15年举办了漫画比赛。比赛时间之长,参赛人数之众,发表作品之多,在全国也是十分罕见的。总编刘雄成,以及罗苍诗、刘红兵等老师为比赛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为寻找协办单位并取得赞助,他们四处奔波。1995年开始,比赛进一步面向全国。每逢年终,报社一般邀请赵夫老师、刘耀辉老师,包括我一起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然后邀请漫画名家如朱根华、常铁钧、谢丁玉、庄锡龙等老师进行复评,评出获奖作品。15年的漫画比赛,给了我创作漫画的动力,也给了我学习提高的机会。在比赛中,我有15幅漫画获奖,其中《保护色》《头上沾了三滴露水》获得一等奖。
刘雄成老师不但喜爱漫画,而且是鉴赏漫画的行家。1999年,他带头写了一篇漫画赏析文章,然后要求我们漫画作者来写。这一担子主要落在了我的肩上,这也给了我锻炼写文章的机会。漫画赏析文章一般也就三四百字,发表在报纸的第一版。对我的这些小文章,刘雄成老师一般未作改动。但也有例外:在一篇关于讽刺“伸手派”的漫画赏析文章中,他给文章加了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不仅为文章增色不少,而且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
去年以来,我写了一些有关漫画创作心得体会之类的小文章,并陆续刊发了出来。由于我的文字功底浅薄,加上年老思维迟钝,文章多有疏漏甚至谬误之处。好在编辑人员审稿仔细认真,对文章内容、遣词用句等都能把好关,才不致以讹传讹。对于编辑老师们这种为他人作嫁衣的高尚情操与敬业精神,我十分钦佩。
说到我与《邵阳日报》的情缘,就不能不提到《邵阳日报》的前身《资江报》。
1951年,我正在邵阳市二中初中二年级读书。同班同学严农,也许是受他父亲——著名报人严怪愚的影响,开始向报刊投稿。他的一首长诗竟然在《新观察》杂志发表了。在严农的影响下,我也跃跃欲试,向《资江报》投稿。我写了几首童谣,如今只记得其中一首的开头两句:“栗树柴烧火必必剥剥响,鼎罐里红薯喷喷香……”令我喜出望外的是,这些稚嫩之作竟然见了报,登上了大雅之堂。此后,我们几位同学还与美术老师粟干国(又名粟实)合作,在《资江报》发表过连环画。这是我永远难以抹去的记忆。
今年是《邵阳日报》创刊40周年。40年中,我在《邵阳日报》以及《邵阳晚报》发表漫画200余幅,漫画赏析等文章100余篇。《邵阳日报》对我的漫画创作及文章写作,给予了满满的关爱、信心和力量。对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祝《邵阳日报》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