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理科生,所学专业和写作、特别是新闻报道毫不搭边。但后来看到哥哥的“小豆腐块”见报后他的那股高兴劲,我很是羡慕。于是暗地里也偷偷摸摸向校报和《邵阳日报》投稿,几年下来,也不过几篇稿子被发表。
工作几年后,听说县委宣传部正在物色一个新闻专干,我不揣冒昧拿着自己在《邵阳日报》和校报上发表的几篇短文向宣传部领导毛遂自荐。没想到领导竟然答应让我先试试,如果能够胜任工作才可以办理调入手续。
说实话,搞新闻报道我是一窍不通,内心的不踏实可想而知。这就逼得我去学习,去请教。我常常研究《邵阳日报》上面的新闻稿件,看人家是怎么写的。在工作中遇到困惑,我就向《邵阳日报》的编辑老师请教,他们总是毫无保留地帮我析疑解惑。当时总编室的彭凤仪老师,经济部的罗础老师、黄颂明老师,政教部的赵清云老师等,都给予我许多的指导和帮助。
记得刚投稿的时候,我写得多,发表得少,心里很苦闷。群工部的彭鸣皋老师为此给我回了一封信,要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记住了这句话。它时刻提醒鞭策我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松劲懈怠,而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我的稿子不断地在《邵阳日报》《湖南日报》上面发表出来,还有几篇被《人民日报》发在显著位置。我和黄颂明老师、罗础老师合作的一些稿子,还被评为全省的好新闻作品。
因为自己的爱好,在采写新闻稿件之余,我偶尔也会写点小言论,对一些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有些言论文章也给《邵阳日报》带来了一些麻烦。记得有一篇文章是批评一些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他们不以教书育人为目的,而是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我在文章中提出了他们究竟是在办学校还是办学店的尖锐问题。结果,一个民办学校自以为文章是在批评他们,就到报社去闹……
总之,《邵阳日报》是我人生路上的“贵人”,我时刻心存感恩!
(敬东东,任职于邵东市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