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爱战士”“性价比文学”“泼天的富贵”……这些“梗”相信你也听说过。在网络百科上,“梗”是这样被解释的:笑点、伏笔,或是有特别指涉,含恶俗或讽刺意涵的东西。但“梗”并不直接与恶俗划等号:古人用梗叫“用典”,成语也可谓是一种“梗”。如今,在人们的认识里,“梗”已经成为一种趣味性、时效性、多样性的网络表达方式与网络文化符号。“梗”以娱乐为价值取向,以共鸣为认同标签,以表达为参与目的,是社会现实的碎片投射,是社会心态的生动写照。
从在少数人的小圈子里运用,到渐渐风靡,再到“日常语化”,最后消失在迭代的浪潮中——大多数“梗”有这么一个过程,它悄无声息地渗透我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甚至是文化性格。
但玩“梗”需有度。不少青少年被恶俗烂梗影响,写上了不得体的文字,说上了不堪入耳的无营养的话语。
“一张口就暴露了你是谁。”可见,语言表达是多么重要。对个人来说,语言表达是其品格、气质的一种呈现。要知道,落叶与蝴蝶在风中不同的表现在于,蝴蝶有生命、有思维,它能够不随风而行,能够飞舞出自己的风采。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要高质量玩“梗”,不要人云亦云。
(指导老师: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