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喜欢读书,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
书让我收获了爱情。
我高中毕业后就走上工作岗位。工作之余,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听收音机。记得,那台黑色长形的收音机花了我整整一个月的工资。那时,我痴迷上了中央广播电台播放的霍达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故事很长,每天一集吊足了我的胃口。刚开始还能耐心地听下去,后来再也满足不了,便想起到书店买这本书,一次看过瘾。
那一天,阳光明媚,天空湛蓝。下了班,我急匆匆地就赶到县城最大的书店,挨着书架一本本地找。可找了半天也没见那本书,不能啊,这书应该很畅销啊,怎么会没有呢?忍不住,便问了图书销售员。销售员微笑着说,那书刚刚卖完,新订的还在路上。于是,失望便爬上眉头。
恰在此时,一人从外面走了进来。他见了我,绅士地打了声招呼。我回应一个微笑,寒暄了几句。他那时正在参加成人本科自考,想找本《大学英语》辅导资料。得知我正为那本没买到的书而失落时,他告诉我,他家就有一本,不介意的话可以拿去看。我喜出望外,也顾不得少女的矜持,便屁颠屁颠地随他回家去取。
进入他那间不大的书房,看着那一面墙的书柜,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时,顿时对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有了一丝好感。
我总以为,爱读书的人都是有修养懂感情的人。后来,在一来二往中,彼此更加了解。再后来,我们便走到了一起。
二
书让我收获了亲情。
搬了新家,我们特意把那间朝阳的房子设计成书房,还订做了两个大书柜,靠墙摆放着。一有空暇,我们便安静地坐在家里,他看他的报纸,我读我的杂志。他写他的论文,我写我的散文。日子倒也过得平淡怡然。
再后来,先生放弃了优越的单位,毅然选择下海经商。即使再忙,回到家中,他也要翻翻《南风窗》《商界》等书籍。
儿子的降临给了我们无数的快乐。孩子两岁时,会看图识字了,会流利地说一个简短的故事了,我便给他买来幼儿读物、婴儿画报等等。等他长大一些,便带着他逛书店,陪着他买各种故事书,《皮皮鲁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科学未解之谜》等等,至今还收藏在那个大书柜里。
十六岁是花季,也是叛逆的年纪。那段时间,儿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厌学情绪,心情变得狂躁不安起来,与我的对话不再是心平气和,除了沉默就是咆哮。苦口婆心劝导后依然无效,我感到无助极了。我突然记起了企业发给每个员工的《阳光心态》《没有任何借口》《人品比能力更重要》等书籍,便悄然放在儿子的床头,同时留下纸条:儿子,我想对你说,我能给予你生命,但不能替你生活;我能抚养你长大成人,但保证不了你长大成才;我能教你许多东西,但不能强迫你学习;我能告诉你人生路该怎么走,但改变不了你要走的人生轨迹,但愿这些书能让你有所感悟。
一天深夜,无意中起来,发现儿子正在认真地看着那些书,我心中暗喜。之后,儿子又恢复了平静,学习尽管紧张但还富有激情。也开始懂得尊重我对他的每一丝关爱,与我之间没有了隔阂。回到家,他就和我聊老师聊同学聊开心聊困惑。我很欣慰。
三
书读得多了,便忍不住有了写作的欲望。
单位领导见我有这个爱好,让我负责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我一向是个不服输的人,既然做了,就要做好。这是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文字有着无穷的力量。于是,在那些酷暑炎热的日子里,在那些冰天雪地的时光里,在紧张有序的电力施工工地,在干净整洁的办公室里,我用我的镜头和笔记录那些感动我的人和事。那根根纵横交错的“银线”,那身身印有“国家电网”的工作服,那张张因常年奔波在线路工地而被晒得黝黑的脸,都成了我故事里的背景和人物。
因了这些文字,也让我收获了许多,比如荣誉,比如自信。不了解不认识我的人,不过是单纯地在读一个故事。认识我陪我一路走来的朋友,透过文字便更能了解真诚勤勉善良的我。
(谢丽英,供职于国网新邵县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