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朋友分享过一个观点,我十分认同。他说自己约老朋友见面,喜欢把地点定在旧书店。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路遇堵车时间难料,先到者可以就便看书等候,免去了迟来者的歉疚。二是在旧书店里可以边淘书边聊天,有一搭没一搭,缓解了话题枯竭的尴尬。有了这样的观点“先入为主”,当我拿到作家朱晓剑的新书《我在旧书店等你》(金城出版社2023年10月版),顿生亲切之感。甚至一厢情愿地对号入座,自己就是书作者要等的那个“你”。
这已经不是朱晓剑第一次写下与书店有关的文字了。大约十年前,阿滢主编的《中国旧书店》一书中,有一组关于四川成都旧书店的文章,就出自朱晓剑的笔下。这一次,他把笔触指向那些散落在城市街头巷尾的旧书店。北京的布衣书局、上海的复旦旧书店、苏州的文学山房旧书店、芜湖的万卷书屋……都是书迷们津津乐道的淘书胜地。虽然只有小小的一方店面,却承载着二手书籍流通交换的文化使命,事实上已经成为书香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而朱晓剑在书中的身份,有时是慕名而来的淘书客,有时是访书会友两者兼顾的文化旅行者。无论哪一种角色,他都能体验到逛旧书店特有的乐趣,即使半天逛下来收获寥寥,仍然热情不减。
读这部《我在旧书店等你》,无须刻意寻找,每一个章节都能感受到一个资深书迷对书的一往情深。全书分五卷,分别是“书店行脚”“漫游记”“逛书摊”“猎书记”“书海寻醉”,几乎每一卷的标题都有一个“书”字。作者每到一座城市,必定会去寻访当地的旧书店,再约上那里的书友见个面,一边淘书一边海阔天空地聊天。正应了他书中的那句话:“之所以爱逛旧书店,是因为能够寻找到息息相通的缘分。能与书相遇,是一辈子的美好。”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或许正是因为常与书友交流分享,彼此间的读书心得相互启发,淘书经验与日俱增,藏书感悟集腋成裘,书中常有令人击节叫好的妙语金句。且看朱晓剑笔下旧书店的今昔对比。“旧书店以往总给人一种杂货店的感觉,书物堆放凌乱,即便图书上架,也少有章法。因此,逛旧书店更多的是淘,有大浪淘沙之感。但今天来看旧书店,只要上规模、场地足够大的书店已经有了质的改变:图书分类个性化、陈列有序······总之,逛旧书店也可享受到更多的便捷与乐趣。”谈到网上买书与书摊淘书的对比,他写道:“逛旧书摊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而今在网上购书,即使价格便宜得令人惊讶,却还是没有旧书摊给人的惊喜多——在那里总会与好书相遇或者擦肩而过,这样的乐趣又岂是言语所能形容得了的。有时候,我们只不过是借着淘书的借口,与旧书来一次亲密并带有想象力的接触罢了。”
繁忙的都市节奏使我们步履匆匆,无暇细品生活的滋味。走进旧书店,就是在寻觅喧嚣之外的平静,就是在享受一种有松弛感的人生,这也是爱书人对心灵的一份呵护与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