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不打烊”的图书馆,为何受冷落?

邵阳日报记者 易蓝

24小时自助图书馆内,书籍摆放整齐,设施一应俱全,却乏人问津。

位于市区城南公园内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

作为传统图书馆的补充,2016年,我市建成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随后,多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我市相继“落户”。

有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市民想借阅图书,不必跑图书馆,不受图书馆开、闭馆时间限制,通过一台自助借还机,就能完成办理读者证、借书、还书等相关服务……一时间,这些“不打烊”的图书馆受到广大市民追捧。

几年过去,这些24小时自助图书馆现状如何?4月17日,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现象:乏人问津成常态

4月17日16时30分,在位于城南公园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内,只见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社科、文学、儿童、健康等各类书籍,这些书籍均贴有数字编码,看上去有八九成新。馆内桌椅、自助借还机、空调等设备设施一应俱全,无不彰显着设计者为市民提供舒适便利阅读空间的初衷。

这个自助图书馆位于公园入口不远处,虽不断有人经过,但记者未见一人进入。在附近休闲娱乐的一位老人称,进入图书馆要刷身份证,虽然自己平时也爱看书,有时候路过想进去看看,但考虑到没带身份证,也没办读者证,就作罢了。

经常在城南公园锻炼的李女士称,这个自助图书馆刚建起来时,进去的人还比较多,后来就逐渐变少,“好的时候能看到五六个人进去,有时候一个下午看不见一个人。”

位于宝庆东路红星美凯龙广场前坪的双清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也是门前冷落的状态。记者当天观察了半小时,同样未见一人进入。

“这种情况很正常。”附近商家冯先生告诉记者,“这个自助图书馆大部分时间都是空闲状态,偶尔有一两个人进去,也基本上是年轻人。”

读者:多元需求难满足

4月18日中午,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附近的自助图书馆内,一名学生在自助借还机上进行操作。记者注意到,该学生先在机器上点击“借书”,随后将读者证放在感应区上感应,再根据提示进行操作,整个借书过程不超过30秒,十分方便快捷。

自助图书馆方便快捷,为何使用率低?在走访中,市民赵女士称,自助图书馆里的藏书量有限,许多新出版的热门图书都没有,与自己的期待有差距。

上班族王先生早年也办了读者证,前后只借过两次书。“实体书拿着重,更换起来也不太方便,最终还是选择读电子书。”王先生说,现在很少进图书馆了,平时都通过手机来阅读,读者证早不知道丢到哪里了。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不断提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正在发生改变,电子阅读对传统阅读产生巨大冲击。“手机上什么都有,想看什么都能找到,用不着去图书馆借书。”走访中,一年轻小伙对记者说。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设备操作依然是最大的问题。“平时要读书看报,还是会选择去松坡图书馆,借书、还书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自助的机器操作起来太复杂,我连智能手机都玩不了,更别说那个了。”市民张老先生说。

馆方:探索功能最大化

“必须承认,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纸质书早已不再是阅读的唯一途径,再加上自助图书馆面积有限,其藏书的数量和种类一定也是受限的,客观上无法满足所有读者的阅读需求。”市松坡图书馆馆长金国辉表示,将通过加快图书更新频率、丰富新书介绍形式、营造良好环境等措施,不断增强自助图书馆的实用性和亲和力。

金国辉称,通过前期调查,发现自助图书馆在工作日确实使用率不高,但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许多小朋友会进入其中进行阅读。根据这一情况和自助图书馆借阅数据,他们加大了儿童图书的投放数量,做到馆内书籍每3个月更换一次,通过对书籍的定向投放和动态调整,实现功能最大化。

“自助图书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标识,也能起到鼓励读书、营造氛围的作用。”金国辉说,“我们更希望形成以自助图书馆为阵地的阅读社群,为读者提供分享读书体会、结识书友的机会,使每一次借书和还书,都变成一次以书为媒介的阅读社交,营造书香邵阳的浓厚氛围。”

--> 2024-04-24 邵阳日报记者 易蓝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2221.html 1 “不打烊”的图书馆,为何受冷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