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7日

扇面上的东方美学

——读《奉扬仁风:明清扇面书画鉴藏》

刘学正

扇面书画,咫尺之间可容大千世界。学者梁基永专注收藏扇面30年,积累甚丰,其新近出版的《奉扬仁风:明清扇面书画鉴藏》一书,即以所藏扇面实物为研究对象,不遗余力地诠释文献信息,剖析艺术特点,分享收藏知识,再现了古人的审美意蕴以及扇子翻转、开合之间生生不息的东方韵味。

从体例上看,该书按照折扇书画、团扇书画、成扇鉴赏等四大类,深入分析明清扇面的形制、特征、制作工艺和鉴藏,对200幅精品扇面一一考释。“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扇子)逐渐多了文人仪仗的功能,即文士用其作为身份的标示和象征,炫耀自己的修养或者等级。”作者认为,由此衍生出来的扇文化,发展至明清两代,可谓登峰造极。

在明代之前,折扇已经引入中国数百年,但囿于其“舶来品”的身份,并不为士大夫所欣赏,常用的还是晋唐以来流行的团扇。后因明成祖喜欢折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文人使用折扇才成为主流。书中对每一幅扇面,均有精彩解析。如《焦山图》,作者认为:“整幅画面,不见一粗线条。山上繁密的树木,均用极细小的墨点堆垛而成,细看之下,具有一种独特的装饰趣味……”

不同于“怀袖雅物”的折扇,团扇因其“圆形有柄”而被中国古人赋予了团圆和合的寓意。西汉才女班婕妤就曾写道:“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相较折扇,书中收录的团扇扇面略少,且均为清人作品。

此书取名“奉扬仁风”,典应出自《晋书·袁宏传》。谢安设宴为出任东阳郡守的袁宏饯行,临别时,谢安随手拿来一把扇子赠予袁宏。袁宏应声道:“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意思是,“我一定奉扬您的仁风,去抚慰东阳的百姓”。此后,扇子便有了“仁风”的别称。

--> 2024-04-17 刘学正 ——读《奉扬仁风:明清扇面书画鉴藏》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1838.html 1 扇面上的东方美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