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箱包的第一制造大国。数据显示,我国生产的箱包已占全球近60%的市场份额,2023年出口额达到了360多亿美元。
箱包产业是邵阳的优势产业之一,全国60%以上的书包来自于邵东,目前邵东有箱包生产企业超过1600多家,规模企业50余家,经营户500多户,直接或间接从事箱包行业近10万人,年生产箱包近两亿只,税收近10亿元。如何抓住机遇,更好推动我市箱包产业迈上新台阶,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李刚清提交书面发言,建议推动邵东箱包产业发展和承接沿海箱包产业转移。
加大对箱包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补贴和贷款支持等方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鼓励私营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建立健全箱包产业的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引导箱包企业加大研发生产投入力度。箱包智能化必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未来,人们对于箱包的功能需求将不再局限于物理意义上的载体,它要成为旅游伴侣、私人秘书,甚至是救命稻草。智能箱包的研发生产正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创新之举。因此,要加大对箱包产业的技术研发投入支持,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可以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箱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箱包产业需要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形成通力合作、携手共赢的新型箱包企业关系,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化协同发展,提高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政府可以通过加强与箱包企业的对接合作,促进企业间合作交流。同时,可以组织举办箱包产业展览和交流会,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合作机会。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箱包产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箱包产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引导和鼓励青年人才投身箱包产业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有经验和技术的箱包从业者加入我们的团队,为箱包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箱包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各方共同努力,邵东市箱包产业一定能够迈上新的台阶,为邵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