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5日

打通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邵阳日报记者 杨吉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也是教育、科技和人才三大功能齐备的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承载体。

然而,科研成果只有转化落地,才能真正发挥价值。近日,市政协委员郑宇书聚焦我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校院所成果转化落地建言献策。

郑宇书现任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作为科技界别的市政协委员,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10余项技术成果转化,自主研发产品9项,孵化4家科技企业,完成技术咨询及服务100余项,是我市科技创新队伍中的领军人物。

“我市虽只有一所高等院校,但全国邵阳籍在职(岗)两院院士达16位,而且国内高校院所邵阳籍科教人才资源丰富。”郑宇书表示,如华中科技大学就有30多位邵阳籍专家教授,如何将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支撑我市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科创中心,这个课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郑宇书认为,目前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供给端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成熟度不够,中试服务亟待加强;政策端成果转化政策有待细化和落实;服务侧专业技术转移队伍欠缺,专业化、市场化的技术转移队伍严重不足,以我市为例,目前还只有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邵东智能制造研究院两家类似企业。

“建议加强中试平台建设,熟化一批科技成果。”郑宇书表示,可以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对通过概念验证的研发类项目优先给予研发资金支持,通过概念验证的产业化项目提前对接风险资本,提高项目产业孵化的成功率。“深圳、北京、西安、杭州等地区已经提前谋划布局,武汉、长沙也开始筹建,我市必须加以重视,加快行动。”

“建议出台成果转化细则,推进政策落地实施。”郑宇书建议,可以从出台成果转化政策细则和操作指南、加强对科技工作政策学习与工作难点堵点和要点研讨交流两方面着力。此外,他还建议完善支持措施,加强技术转移队伍建设,比如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引进与认定,将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纳入我市人才支持计划,增加技术转移、知识产权运营相关人才名额;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设置专职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创新型岗位,鼓励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技术转移服务等;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培训工作,开展技术经理人、经纪人培训,提升现有人员能力和素质;设立“科技党校”,打造邵阳市科技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从政府、高校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入手,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政策、模式和案例培训与研修等。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为邵阳学院青年学子作月球探测科普讲座

--> 2024-04-15 邵阳日报记者 杨吉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1735.html 1 打通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