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一篇题为《愿“狗不咬”干部多些再多些》的文章,在《邵阳日报》的“领悟周刊”头条发表,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充分肯定了那些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受群众喜爱的“狗不咬”干部,他们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展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良好风貌。同时对那些在群众眼里是“外人”的干部予以了鞭挞。
“狗不咬”干部,不仅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赞誉。它代表着一种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这些干部不仅勇敢地面对困难,而且毫不退缩地迎接各种挑战,始终坚守在群众最需要的一线,积极主动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深深敬意。
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地交流,心贴心地沟通,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温暖民心。他们对群众的需求了如指掌,对群众的期盼感同身受。他们这种深入骨髓的群众情怀,正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有的模样。
毛泽东同志曾强调:“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对“狗不咬”干部的真实写照。他们不仅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更是将其付诸实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他在正定工作期间,骑着自行车走遍全县,深入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这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工作方法,正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狗不咬”干部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结果。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理念,用真情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他们的先进事迹,如同汩汩清泉,滋润着群众的心田;他们的工作作风,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狗不咬”干部,是新时代的呼唤,是群众的期盼。愿这样的干部多些再多些,愿他们像春天的细雨,滋润大地;像夏日的阳光,温暖人心。愿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