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单位为了开展某项工作,办事员在汇报请示、征求某领导的意见时,这位领导心不在焉,随口来一句“没意见”,着实让这位办事员有些为难。很多时候,“没意见”成为一些党员干部的口头禅。为此,我想对这些所谓的“没意见”提点意见。
领导为何没意见?一是对所开展的工作,自己也弄不清、搞不懂,不加以分析,不知该怎么办,但又不愿放下架子,于是用一句“没意见”来应付。二是心里明知有意见,但嘴上不便明说,只好用“没意见”代替意见。这样,既保留了个人意见,又不得罪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三是怕负责任。说“没意见”较为省事。执行以后,有了成绩可以揽功,出了问题好推卸责任,所谓“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也。说白了,是一种回避责任、不挑担子的托词。
意见,是一个人的看法、观点和见解。领导干部的意见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单位的事、集体的事、发展的事。一些“没意见”的意见未必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极有可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作风不正的表现。
很多时候,“没意见”的人不是不想提意见,主要是自己的能力素质有限,“底气”不足,提不出意见。工作能不能做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实践证明,好的意见、好的办法、好的决策,往往是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的,要在学习中思考工作,在工作中深化学习。周恩来总理与别人交谈工作,最不喜欢听的就是“没意见”这三个字。他曾批评一名“没意见”的同志:一个共产党员,怎么可以没有意见呢?遇到问题,你不思考吗?不懂的应该先学习准备嘛!党员干部应该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还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没意见”者之所以没有意见,重点是作风上存在问题。有的工作不思进取,业务不求上进,忙忙碌碌装样子、浑浑噩噩守摊子。有的思想保守,畏首畏尾,墨守成规,不能开创工作新局面。干部作风建设不仅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民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干部个人的形象、单位的形象及工作成效。领导干部只有围绕事关民生和发展大计的问题改进作风,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职责,才能真正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才能在人民群众中赢得良好口碑,树立起良好形象。
“没意见”者之所以没有意见,关键是缺乏责任担当。有的人宗旨意识淡薄,权力观异化、政绩观扭曲、事业观偏差;有的人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还有的人遇事回避矛盾,掩饰问题,慵懒散慢浮,冷横硬推拖,干事创业动力不足,这是非常错误的。担当是党员干部的成事之要、履职之基。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勇挑重担、堪当大任。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要在攻坚克难中提升实干担当硬功夫,在披荆斩棘中练就实干担当铁肩膀。以奋进之姿,做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不做嘴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表明自己意见的同时,身体力行,做到“实”字当头、“干”字为先。
(作者单位:市信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