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8日

“挑逗”味蕾的小吃

黄三畅

我住在一条小街上,近年来常可听到一些“挑逗”味蕾的音乐或叫卖声。

叮叮叮……一串打击乐声由远而近,我知道是卖“白糖”的师傅来了。于是下楼,开门,只见一副担子已摆在邻居的走廊上。一只篾箩筐用竹盖子盖着,另一只,筐口上安一个长方形木盘子,盘子里摆着一团“白糖”。卖糖师傅六十多岁,正弓腰操作:一只手握一个拇指大小的锥形铁锤,一只手捏一个两指宽的铁“弓子”,把“弓子”有刃的一头安放在“白糖”稍边沿处,轻捶“弓子”背,“白糖”就崩下一块。邻居买好之后,我也买了一斤。“白糖”是大米熬的,加了麦芽糖,并不是纯白色,是浅浅的黄色。可以直接吃,吃起来是脆的,也不是很甜,但越嚼越绵软、细糯,越觉得清香盈溢。当然也可以泡在开水里,泡软了,或泡融了,再慢慢享受。

同样是招徕顾客,卖发糕的则用另一种打击乐:一个形状像木鱼的器具,一头实心,一头空心,用一根短小的木棒有节奏地敲打,咚咚咚……声音清脆、响亮,能传出好远,一听就知道卖发糕的来了。发糕基本上是两种形状,一种是杯子发糕,形状如老式的瓷杯,圆鼓鼓的;一种是三棱体,是从一整块里切下来的。发糕吃起来绵软,微微带甜,还能助消化。常来卖发糕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小嫂子,人很精致,围腰是蓝底白花的印花布做的。

来卖小吃的,更多的还是使用喇叭叫卖。

“油茶——油茶——”喇叭里传出的是女声,爽亮、亲切。出门一看,卖油茶的师傅却是男的,城步人,四十多岁,戴着眼镜,推着一辆板车。油茶盛在一只保温桶里。茶汤是一种特殊的茶叶熬制的。油茶喝起来满口清香,且有提精养神、祛湿散寒的作用。我和家人都是那个师傅的常客。

还有一种小吃是凉拌粉。“凉拌粉!凉拌粉……”喇叭里的声音是年轻姑娘的,真正操持的却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大婶。她的凉拌粉是红薯粉条或绿豆粉条加工的。当天清晨把粉条做好,或把早做好的干粉条浸软,装在盛着凉开水的桶子里。你要买,她用筷子夹出来放在一个漏勺里,倒入一次性纸碗,再撮一调羹浸软的咸炒豆子,撒些葱花,搅一搅,就可以吃。凉拌粉嘛,当然是凉的。是夏天和秋天才吃的,可解渴解饥。这可是真正的平民小吃,我和家人也喜欢吃。

“烤红薯!烤红薯……”卖烤红薯的也来了,也推着板车。那板车里一个炉子是烧柴的,炉子上面是铁桶子,可以很好地密封。生红薯放到里面,不久就可以烤得又软又香,甚至流出糖汁。那个卖烤红薯的师傅近七十岁了吧,据说脑袋是受过伤的,讲话声音沙哑,还是一个字一个字断断续续地吐出来的。他卖的烤红薯基本上一样大,不要称,价钱是定了的。有些以前生活在农村的人,因为吃红薯吃厌了,厌意久长,至今连这种烤红薯也不吃了。我也吃厌过,但还是买了吃,味道不错。

还有一个卖三种小吃的摊子,不“流动”,就摆在街口的一侧。摊主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嫂子,她也不叫卖,只是放音乐,双簧管吹出来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反复放。我开门走到廊上,就可以听到那音乐,当然有时也去买。三种小吃其一是油粑粑,鸡蛋大一个,橙红色或浅黄色,前者是红砂糖水做的,后者是白砂糖水做的。一串三个,看上去油漉漉的,很诱人;吃起来很绵软,微微带甜。另一种是豌豆饼,第三种是油条。我喜欢吃豌豆饼,小时候在乡里住,父亲上街往往会买一两个回来,一家人分着吃。那种好吃的印象一直存留到现在。

还有一些卖小吃的,只是间或到这条小街来,就不多说了。

--> 2024-04-08 黄三畅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1386.html 1 “挑逗”味蕾的小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