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2日

◆品茗谈文

“天将图画开湘堧”

——史弥宁诗中的邵阳(上)

张先军

南宋邵州知州史弥宁诗集《友林乙稿》,嘉定年间刻本,以其“流丽娟秀,兼饶古雅之趣,在宋椠中别有风神”(《百宋一廛赋注》),具有很高的版本研究价值。而其诗不为人看好,因“命意遣词,务取鲜新,乃往往伤于纤仄”(《四库全书总目》)。但其中有几首写邵阳的诗,或可于地方文化研究有所资助。

史弥宁,字安卿,生卒年不详,南宋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据南宋赵希弁《读书附志》称,宋宁宗嘉定年间,史弥宁“知邵阳”。南宋武冈军军学教授王之制《武冈军修学记》说,史弥宁“乃嘉定壬申(1212)冬,以天子命分麾武攸”。郑域(武冈军判官)为《友林乙稿》撰序称自己“凡两霜侍席,掇拾友林诗稿,得百七十首”。综上,说明史弥宁在武冈任上至少有两年,“知邵阳”时间大概从嘉定八年(1215)始。史弥宁著有《友林诗稿》甲、乙二卷,甲稿亡佚,今存《友林乙稿》一卷。其中有《六亭》《六亭宴雪》等多首描写邵阳风物或与邵阳有关的诗。

史弥宁共写三首描写“六亭”的诗,其中《六亭》一诗曰:“我不能如叔子登岘首,名配此山垂不朽;又不能如少陵登吹台,酒酣怀古胸崔嵬。”开篇即用两典。一是晋代羊祜(字叔子)登岘山堕泪的典故。羊叔子镇守襄阳,仁政爱民,百姓拥戴,生前曾登岘山,感叹人世短暂。死后百姓在岘山上为其建庙立碑,名为“堕泪碑”。二是杜甫登河南开封吹台作《遣怀》诗的典故。吹台传为春秋时音乐家师旷吹乐之台。杜甫登此,诗以缅怀曰:“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两典为全诗奠定了忧国忧民的文化基调,含蓄表达了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民本情怀。接下来诗曰:“天将图画开湘堧(ruán,空地),云木罗立呈鲜妍……人指山形似龙跃,绣谷峥嵘露头角。遐观捧出颔底珠,皆负凌虚势腾踔。一爪突起扶杏冈,一爪盘踞苍雪傍。翘尾蜿蜒卷寒碧,便拟为霖苏八荒。老我跻攀兴不浅,醉吟拍拍诗瓢满。只言此乐与人同,谁子看山能具眼。”描写“六岭”之景,并将“绣谷”“遐观”“杏冈”“苍雪”“凌虚”“寒碧”六座亭名巧妙嵌入诗中,不着痕迹。

《六亭宴雪》一诗:“雪天领客倚清狂,战退玄冥酒百缸。柳絮辊风粘冻壁,梨花撒雨响寒窗。琼田隐隐迷翘鹭,玉砌狺狺走吠尨。一稔明年宽万虑,更催三白瑞资江。”写自己与客酒宴,登六亭赏雪所见,抒发“瑞雪兆丰年”之情,寄寓政通人和的理想。起句交待“宴雪”事由,中间两联写雪景,把雪花比喻成“柳絮”“梨花”。“三白”指三度下雪。如苏轼《次韵陈四雪中赏梅》:“高歌对三白,迟暮慰安仁。”结句卒章显志,抒发自己作为地方主官时时不忘职责,只有岁稔年丰、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宽万虑”。为此,只有祈朌上天多降瑞雪。

《六亭为邵阳登览之胜,识其名于千岩之诗,稔矣。乃今仅存其一,方欲次第寻访,以仍旧贯……》一诗标题很长,交代了游访六亭的缘由、心境、同行友人、创作主旨等。诗中描写了登亭所见邵阳百姓安乐祥和、耕桑有序、人勤年丰的景象,如:“怡融田野间,夫耕而妇馌。林鸡鸣喈喈,沙禽堕跕跕。千里趋农桑,渠肯事游侠。不晚刈黄云,腰镰忙劫劫。年丰多暇时,陈迹旋搜猎。”抒发自己以民生为念的主政情怀。

千岩指南宋诗人萧德藻。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著有《千岩择稿》七卷。杨万里为其诗集作序,曰:“近世诗人若范石湖之清新,尤梁溪之平淡,陆放翁之敷腴,萧千岩之工致,余所畏也。”并将他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四诗翁”“四诗将”。杨万里《淳熙荐士录》将他位列第十三,说他“文学甚古,气节甚高,其志常欲有为,其进未尝苟合。老而不遇,士者屈之。”萧德藻诗里提到了邵阳六亭,说明萧德藻也曾先于史弥宁游访过六亭,可惜其诗已无从查阅。

六亭建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史弥宁登临游访时,六亭仅存一亭。其《六亭为邵阳登览之胜……》一诗再次将六座亭名“绣谷”“遐观”“杏冈”“苍雪”“凌虚”“寒碧”嵌入:“绣谷酒一尊,杏冈琴三叠。苍雪清肺肝,寒碧漱牙颊。凌虚及遐观,崇成赖谋叶。”亭虽不存,但今人可据史诗所载六亭之名,推想古人命名之诗意雅致。

(张先军,邵阳开放大学副教授)

--> 2024-04-02 张先军 ——史弥宁诗中的邵阳(上) ◆品茗谈文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1255.html 1 “天将图画开湘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