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盒子
晨读时间,我发现一个学生在悄悄地抹眼泪。于是我走到他身边,轻言细语地问道:“你怎么啦?发生什么事了?”他抽抽噎噎地回答:“我……我……想妈妈了!”
谁知旁边的同学听到后,也跟着呜呜地哭了起来。有人说:“我也想爸爸了,爸爸在哪儿打工都不知道。”还有人哽咽地说:“我想去世的奶奶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些大山里的留守孩子,缺少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有更多的陪伴和关爱。
我决定为他们做点什么。
我请村里的木匠做了一个盒子。上心理健康课时,我对孩子们说:“这是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烦恼盒子’,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们遇到什么难事、烦心事,可以写下来,放到盒子里,老师会竭尽所能为你们解决。如果我解决不了,老师会求助‘万能’的网络,借助‘一分钟支教’项目,让网友们来帮助你们解除烦恼。”
没想到,小小的“烦恼盒子”,大大地融洽了我和孩子们的关系。通过“烦恼盒子”,我和网友们除了能及时给孩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外,还能更加深入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伤心的蜜蜂
有些孩子顽劣,日常生活中,有时爱说脏话,有些男生还常常欺负女生。碰到过几次,我都耐心地批评教育,但收效甚微,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我想,大概是缺少一个恰当的教育时机吧。
有一天,英语课上,一个调皮的男孩冲我喊:“老师,你知道‘伤心的蜜蜂’用英语怎么说?”我愣了一秒钟,随即便反应了过来——两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和中文中“傻X”两字的拼音首字母相同。我知道,教育的时机到了。
我向学生讲了这两个字的准确含义,由此讲到男女性的生殖结构、人的出生方式、青春期的发育,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以正确而非冒犯的方式讨论这些话题。我想象中,英语课上成了生理课,孩子们肯定有强烈的抗拒。但事实是,这些并没有发生。他们的表情带着好奇,偶尔害羞。
这个话题转了一圈回到脏话。想要让孩子们快速改掉说脏话的习惯很难,不过我发现,这堂课后,有的孩子会在不小心讲出脏话时,尴尬地捂住嘴;也有孩子愿意跳出来制止别人说脏话。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许愿告白墙
大山是沉默的。山里的孩子也像大山一样,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羞于表达。
为了鼓励孩子们发声,让他们敢于说话,乐于交流,我在教室里设置了一面“许愿告白墙”。该墙开启时,我对孩子们说:“这是你们许愿表达的窗口,畅所欲言的平台,你可以说出你的愿望,表达你的困惑,发表你的心声。愿望可大可小,告白可长可短,不求辞藻华丽,唯愿表达真实、真诚、真心……做一个真实可爱的孩子,在这里无所顾忌地表达你的真诚,肆无忌惮地绽放你的真心!”
孩子们对新鲜事物总是保持着足够的好奇和热情,他们积极参与,踊跃发声。很快,“许愿告白墙”就贴满了孩子们的愿望和表白。
有一次,我大腿韧带拉伤,软组织发炎,请假去县城治疗。让我惊喜的是,一个星期后回到学校,孩子们见到我,特别兴奋地喊着:“miss彭(彭老师),您回来啦!”有个孩子拿作文纸写了365遍我的名字。还有一个在网上搜到各国语言“我爱你”的书写方式,抄下来满满一篇,张贴在“许愿告白墙”上。我知道,他们是在用最虔诚、最质朴的方式,为我祈祷和祝福,这让我大为感动。
临近新年,我让学生们写一些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回顾,以及对新年的期待。孩子们写的话,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过去一年中,老师,您是我最幸运的遇见。”这句话,是对我一年来支教生活最大的鼓励和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