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8日

健康所系 生命相托

——追记邵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鹏

邵阳日报记者 唐 颖 李秀霞 通讯员 李文娟 孟天笑

3月10日,夜色渐沉,位于大祥区乾元巷36号的市中心医院,依旧灯火通明、熙来攘往。这是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鹏生前工作的地方。而此刻,人们再也见不到他那温暖的笑容和忙碌的身影。

2月13日,刘鹏受娄底市新化县政府邀请,参加“名医健娄”学术交流会,不幸遭遇车祸罹难。他倒在了医疗帮扶指导工作中,生命永远定格在48岁。

扎根临床工作22年的刘鹏,视救治病人为天职,引进并成功开展了多项“高精尖”技术,填补了市内心血管领域多项技术空白,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他联动各方织牢全市心血管疾病救治网,足迹遍布市区和所辖县市各基层医院,极大地促进了邵阳地区心血管事业的发展。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回望刘鹏的人生,医术精湛、大义仁爱的形象愈加清晰。

从“救一个人”到“救更多人”,他带领团队勇攀医术高峰

2001年7月,刘鹏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市中心医院任住院医师,与心血管内科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救一个人”到“救一百个人”,再到“救更多人”。伴随着全市心血管学科的发展,刘鹏明确了毕生的职业追求:用所学造福更多人。

早些年,邵阳市心血管介入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刘鹏抱着强烈的使命感,努力钻研,提升业务。2005年,他选择攻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研究生。学成后,他返回市中心医院,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迅速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

“医学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对病人健康所应当担负的道义责任。”年轻的刘鹏经常提醒自己。

经过多年的临床工作积淀,2020年,刘鹏担任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在之后的3年时间里,他不断致力于微创介入新技术、新业务的探索与创新,为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建设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尖瓣返流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类型之一。

国际上,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但因技术难度高,在国内各大心血管病中心尚未完全开展。2024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教授指导下,刘鹏带领团队为患者完成MitraClip(二尖瓣钳夹术)植入,为更多老年患者的治疗带来新选择、新希望。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结构性心脏病治疗中治疗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四级手术,同时也是能够立竿见影改善病情的治疗技术。从2021年7月开始,刘鹏带领团队实施40余例手术,在短短2年时间内使得该技术成熟化,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这些年,刘鹏带领团队相继开展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手术(包括CTO正向及逆向开通)、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埋藏式心律复律除颤器植入(ICD)等多项新技术,多数都属于邵阳地区首例,引领了邵阳地区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房颤中心联盟成员单位、国家卫健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冠脉基地)、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冠脉+心律失常基地)、国家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在刘鹏的带领下,心内科快速发展,不断突破,多项技术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在医疗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揽下多块国字号招牌,为我市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22年,刘鹏被评为湖南省卫健高层次人才。

“我们还将建设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打造心脏中心。积极推动科室人才培养及亚专科建设,更好地开展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工作。”就在今年1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刘鹏对自己和团队设定的这项目标还满怀期待与信心。

为了更多百姓的“健康梦”,他的足迹踏遍各基层医院

新年伊始,对于邵阳县65岁的王浩(化名)一家来说,一切充满了希望与生机。与人交谈时,王浩面色红润,讲话中气十足,没有人看出来他曾饱受反复心绞痛的苦楚。

2019年12月底,王浩在邵阳县人民医院接受了刘鹏指导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结束了持续困扰反复心绞痛的状态,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次手术,不仅对王浩是一次生命的救赎,对邵阳县人民医院而言,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

这是该院成功实施的首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此前由于技术原因,该院从未进行过该项手术,患者只能到省、市就诊。来回的折腾、大额的花费、耽误的时间,对患者来说,都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如何用当下最前沿的技术,解决更多患者的病痛?面对日趋严峻的心血管疾病救治现状,刘鹏始终保持清晰认知——技术的传递可以引领学科的发展。于是,刘鹏带着新的技术开启了推广之路。

刘鹏联合邵阳市各级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专家,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进行培训授课、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协助开展新业务、救治危急重症患者、并积极帮助县级医院建设胸痛中心及导管室建设。其中,武冈市人民医院、邵阳县人民医院、新邵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填补了帮扶医院在心内科领域的技术空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了“大病不出县”。

这背后,最欣慰的是刘鹏。

“他将所学倾囊相授,足迹遍布邵阳市区和所辖县市各基层医院。”回忆涌上心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贺琳不禁眼眶湿润。她说,刘鹏不仅用技术促进诊疗水平普及、用经验推动体系发展,更是用一颗炙热的心温暖了每一个心血管病患。

除了在医院坐诊,刘鹏还常常前往基层卫生院查房教学,开展乡村义诊,为农村地区群众送去更多健康福祉。每年的法定节假日和所有周末,基本是他固定外出义诊的日子。

2020年9月24日,刘鹏率专家团队前往隆回县中医医院开展“学术下基层帮扶到现场”活动。就在此前一天,刘鹏连续进行了十几个小时的手术,一直持续到凌晨3时。来不及好好休息,第二天,他又早早出现在了活动现场。

“能给更多老百姓提供帮助,我也很开心。”据隆回县中医医院心内科护士长王娟回忆,当日,刘鹏的“超能力”,让在场医护人员既敬佩又心疼。

用爱温暖身边每一个人,他是大家心中的榜样

不管多疲惫,刘鹏总是把笑脸留给别人,把压力留给自己。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护士长阳晓燕回忆,笑起来的刘鹏温暖治愈,他身上的暖男气质更是影响了整个科室。他总是说,要用最耐心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多多关心患者的精神和生活。

刘鹏在查房时,发现一名八十多岁的患者偷偷抹眼泪。经询问后才知道,该老人儿子在外打工,无法回家陪护。刘鹏便主动帮老人订饭。老人住院差不多半个月,吃饭都是刘鹏给订的。期间,刘鹏只要一有空就来病房陪伴,并安慰老人放宽心,安心治疗。

在心内科像这样的患者,阳晓燕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了。在从医生涯中,刘鹏治疗过的病人不计其数,每每遇到有困难的,他都会尽力帮上一把。看到贫困的家庭,刘鹏都会为患者选择最匹配的诊疗方案,有时还会私下捐钱。

在患者心中,刘鹏是一个可以托付生命的恩人。了解刘鹏的家人和同事知道,刘鹏并不是超人,只是一个可敬可爱的人。

刘鹏陪伴自己家人的时间并不多。大儿子刘润林回忆,小时候并不懂得父亲的忙碌与辛苦,只是觉得父亲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随着慢慢长大,刘润林也逐渐明白了医生这份职业意味着什么。他心底里的一份自豪感油然而生,把父亲当作不断学习追赶的榜样。

在刘鹏的支持下,刘润林在初中通过招飞定选,把加入人民空军方阵作为自己的目标,最后以班级第一的成绩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在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下,刘润林曾产生过退缩、放弃的念头,刘鹏则是不断给予鼓励,帮助他坚定信心迈过一道道难关。

平日里,刘鹏更像朋友、兄长,他的突然离世也让许多同事难以接受。

“‘没关系’‘那怎么行’这是刘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从来都是对自己的事情不在乎不计较,却时时刻刻关心着科里其他人,怕大家吃亏受委屈。”科室同事罗艳琳说起与刘鹏共事期间的点点滴滴,数次哽咽,“他心里装着所有人,唯独没有他自己!”

该院重症医学科二区主任简邦浩多次发朋友圈悼念。因为经常配合抢救危重症病人,刘鹏与简邦浩的合作和交流非常多。“刘鹏是一个德艺双馨的好医生,他虽离我们而去,但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简邦浩泪眼盈眶。

不知不觉,刘鹏用他的温暖笑容,感染了医院数千职工,给了大伙前行的动力。

除了对单位同事的关爱,他还为家乡不断地付出!

刘鹏出生于新化县琅塘镇杨木洲村,从小目睹了很多村民因为贫困看不起病,买不起药而饱受磨难,便立志要治病救人。参加工作后,尽管繁忙,刘鹏从来没有忘记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让乡亲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他牵线搭桥,邀请邵阳市中心医院的专家来新化县琅塘镇卫生院授课义诊,并促成两院挂牌结成医联体。

2018年起,刘鹏开始对杨木洲村的老人进行走访慰问。凡是上了70岁的老人,每逢元旦、春节、中秋等节日,刘鹏都会想办法慰问他们。

--> 2024-03-18 邵阳日报记者 唐 颖 李秀霞 通讯员 李文娟 孟天笑 ——追记邵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鹏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60446.html 1 健康所系 生命相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