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刚从师范毕业的我,怀揣梦想踏上我工作的第一站。走进那所乡村小学,映入眼帘的除了简陋的教学楼,就是一张张纯真的带着乡土味的小脸蛋。我收拾了自己那点小小的失落感后,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我教的是四年级数学,因为学生的调皮,其他老师都对这班“敬而远之”了。老教师告诫我:“课堂纪律极为重要,你必须让学生怕你。”上一期教这个班的数学老师也和我交了底:“这个班人数多,大多是留守孩子,成绩差,野得很!你必须先镇住他们!”记着前辈们的“谆谆教诲”,我板着脸孔开始了我的第一课。半期过去,孩子们的眼神从刚见到我的欣喜变成了胆怯,课堂纪律看起来不错,孩子们没有讲小话的、没有耍小动作的,但也没有回答问题的,课堂上只有一张张茫然的小脸。我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全然开展不起来,我认真选出的作业题目学生大多做不出……
着急的我偶然看到一本教育杂志上一句这样的话: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这让我醍醐灌顶:我们班的学生需要什么?我想我得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了。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第一次微笑着走进了教室。孩子们大多已顺从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上,少数同学生正慌忙地往教室里赶。一个学生不小心撞到我身上,怯怯地低着头,听候发落。她叫小梅(化名),是个成绩很不好的学生,要在平常我肯定会大发雷霆。但是那天,我摸摸她的头轻声问:“碰到哪儿没有?”她睁大眼睛摇摇头。我说:“快回座位。”她很快跑回座位。
班上的其他同学显然也诧异于我那天的改变。我走上讲台真诚地说:“同学们,我教你们数学已经半期了。你们乖巧懂事尊敬老师,老师很喜欢你们。今天老师想和你们聊一聊,也想听听你们想对老师说的话。”接着,我诚恳地检讨了自己以前不对的做法,说出以后对孩子们的希望。可能是我的态度让学生们信任吧,班长小心翼翼地站起来发言了:“老师,您对我们很好,我们都想学好数学。可是我们的基础太差了,不过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的。以后您布置作业时,就出些容易点的题吧,我们学好以后再出难题好吗?”多懂事的孩子啊!原来孩子们也是懂老师的心的。其他同学的话匣子也慢慢打开了……
数学成绩最好的冬晨(化名)站起来说:“老师,其实我们都很喜欢您的,只是您有时显得有点凶,不过我知道您是为了我们好。我们会更听话的,也希望您能快乐一点!”一听这话,我鼻子一酸。
“老师,我爸爸妈妈出去了。我知道他们想给我生个弟弟,我已经有两个妹妹了。奶奶说我是女孩,读书没用,就在家带妹妹算了。”说话的是小曦(化名),一头乱蓬蓬的头发,一张脏兮兮的小脸蛋。以前只认为她不讲卫生,现在才知道她小小年纪竟承受了这么多。她接着哽咽着说:“现在……我天天在家带妹妹……老师……我想……我还是不读的好。”
我的眼泪再也抑制不住了:“傻孩子,知识改变命运,你一定要好好读书,老师会帮你,同学们也会帮你。”孩子们都红了眼眶。
……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知道了:老师爱他们,希望他们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也了解了:孩子们需要的不仅是严师,更需要呵护他们心灵的良师。
此后,我根据孩子们的需要一边教新课,一边带他们复习旧知,一边了解他们,关心帮助他们。慢慢地,课堂气氛好起来了,孩子们没有原来老师所说的大吵大闹,也没有我刚教他们时的死气沉沉,课堂活动能开展了,他们作业本上的红“√”也越来越多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作过一个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换一种爱的方式,让情融入数学课堂,用心倾听孩子们的声音,用爱感化孩子们的心灵,数学课定会少去些许单调,多出很多精彩。
(庞珊,任职于隆回县桃花坪街道东方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