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谈朴实谦和,生活朴素低调,干活不嫌脏累,交友不分贫富,没有当官的架子——这是老百姓心里“好干部”的形象。他们认为这样的干部最可亲、可信、可靠,平时有什么头痛事、心里话都愿意对他诉说,把他当作兄弟和朋友。
然而,偏偏有些人看不起这样的干部,说其没有官样,土得掉渣,有失身份,像个农民。为此笔者不禁要问:农民怎么啦?农民不好吗?有这种偏见的人,说到底还是忘记了自己的本色,是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出了问题。
君不知,华夏儿女从农耕社会走来,是农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新中国从土地革命走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大多数党员干部从工农子弟中走来,农民始终是我们这支队伍的主体。可见,农民这个身份,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人值得自豪、值得信赖、值得尊敬的称谓,他们身上那种勤劳质朴、乐善好施、勇敢智慧、遵章守纪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沉淀,是永远值得从政者坚守的本色。
本色,即本来面目。一名党员干部是什么出身并不重要,关键要始终守住自己的本色,任何时候不要忘记自己来自于人民,应该服务于人民。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强要求各级政府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廉洁修身,勤勉尽责,干干净净为人民办事”。为民办事就要清正廉洁、执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克己奉公,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只有这样,从政为官才能脚踏实地,为民造福,善始善终。真正的共产党人,从来都不会丧失本色,只要党风正,则政风清,政风清,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百业兴!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任弼时甘心做“人民的骆驼”,陈赓把自己当作“端盘子的”,聂荣臻视自己为“人民的勤务员”,彭德怀把自己比喻为“人民的扫把”……他们以橘树美德、莲花气质、腊梅情操、青松品格自重,保持了勤政爱民的政治本色,找准了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因而获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为党赢得了声誉和威信。
本色不纯不真,必定越规越界,甚至腐化变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人违反八项规定被查处,由受人尊敬的“座上宾”变成令人唾弃的阶下囚,根本一条就是忘掉了自己来自于人民,忘记了服务人民的职责,工作中把自己当老爷,生活中把自己当老板,决策中把自己当老大。最终损坏了形象,失去了民心。教训何其深刻!
(作者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