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武冈市文旅广体局在整理积存文物时,发现有明末兵部尚书傅作霖墓祭田碑和“清朝侍御”坊牌匾等文物。此“清朝侍御”坊是为明代监察御史曹一夔而建,牌匾题字者为宝庆知府胡楩。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2月26日又发现了曹一夔的陵园遗址。3月5日的《邵阳晚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并称前不久发现的“清朝侍御”牌匾系“清朝政府专为曹一夔而立”。
此说为误。古代的官员文士多称当前的朝代为“国朝”。又据康熙《宝庆府志》等载,题“清朝侍御”者胡楩,万历十年(1582)任宝庆知府,在任6年。可见此坊牌匾制作时间当在明万历十年至十六年(1588)之间,而非清代。
查阅史志,全国各地的“清朝侍御”坊几乎都是建立于明万历年间,而且被旌表对象也多曾在明万历年间做过御史之类的官职。如,明万历《雷州府志》载,为云南道御史冯彬而立的“清朝侍御”坊建于万历十一年。同治《苏州府志》载,位于同里镇的为御史陈王道而立的“清朝侍御”坊建于万历八年。万历《泉州府志》载有两处“清朝侍御”坊,分别为御史黄师颜、曾承芳而建。以上应该与张居正辅佐朱翊钧开创的“万历新政”有关。新政实行“考成法”,整顿吏治,而执监察之职的御史身负重任,职权得以强化。
“清朝侍御”中的“侍御”,是侍御史、监察御史等的别称;“清朝”,自然并非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是另有所指。清代之前的“清朝”常见意思有两个。一指早晨。如阮籍诗句:“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一是指清明、太平的朝代。如唐代罗隐诗:“敢恨甲兵为弃物,所嗟流品误清朝。”又如明刘基《拟连珠》云:“舞法之吏,不乐清朝。”又如明屠隆诗:“莫谓清朝堪避世,由来烈士解酬恩。”显然,“清朝侍御”中的“清朝”非早晨之意,那么,它是否便指的是清明、太平的朝代?若是,“清朝侍御”就是指太平朝代的御史。
此义虽可通,但未免平淡。御史,执监察之职,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又可上谏天子,对朝廷政治生态的清明有重要作用。故明钱子正有诗云:“清朝教化先风纪,乌府(即御史府)仪型属老成。”是说太平朝代的教化,当先行风纪,整顿吏治,而御史府官员首当其冲,他们的精干持重对“清朝”的形成至关重要。因而,这里的“清朝”是指清理、涤清朝廷的意思,也可以说是使朝廷为之清的意思。因而“清朝侍御”就是指清理、涤清朝廷的御史。这里的“清朝”虽然不是指太平清世,但又与之有着因果关系,即只有负有重任的御史“清朝”,才能形成人人向往的“清朝”。
据道光《宝庆府志》等载,曹一夔,字子韶,万历二年(1574)中进士,授行人,擢监察御史。万历九年(1581)为长芦巡盐御史,论盐政九事。万历十年(1582)巡按四川。万历十二年(1584)升任浙江佥事,致仕。为人刚直,在任洗冤厘弊,很有官声。工诗,与珉宪王定燿、珉府左史颜廷榘、邵阳车大任等友善,“唱和成帙”,有《虚白堂集》。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录有其诗十三首,多为歌咏本地名胜之作,如《登威溪山》《云山》《宝方山》《夫夷杂咏》等。同治《武冈州志》还录有其《鳌山书院记》与《还复旧学记》。曹一夔先世为高邮人,其八世祖是明代开国名将景川侯曹震。曹震因为蓝玉党案而被杀,他的儿子曹祜随珉王来武冈,遂占籍而为武冈人。
嘉庆《武冈州志》载,武冈为曹一夔所立牌坊还有凤翔坊。古人常以龙飞凤翔来比喻圣人之兴,又有凤翔在天、百鸟皆从的说法。为一人而立两坊,可见武冈先人对曹一夔这位乡贤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