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美丽邵阳建设的卷轴,一个个夯实绿基的行动、打造绿盾的举措、凝聚绿能的项目,汇成如椽之笔,在生态之城的画卷上,绘出碧水蓝天净土的喜人变化。
过去一年,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把“生态之绿”变成“发展之绿”。
坚持高位推动,压紧压实生态保护责任
我市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国家所需、邵阳所能、群众所盼的定位中高位谋划、高位推动,建立市委常委联点联县、市政府领导分线包干和市直部门负责人牵头包案的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机制,汇聚形成全市上下统筹协调、统一行动、各负其责的整体合力。坚持一线明察暗访,创新污染防治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将生态环境工作纳入市政府“三重点”工作之中,实行两月一调度一考评,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的要求落实落地。
坚持目标导向,区域环境质量向稳向好
春光正好,茶余饭后,人们在市区各个广场、公园闲庭信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惬意悠然。“邵阳现在越来越美了,空气好、绿化好,居住环境舒适,心情也跟着变美了。”市民刘女士的切身感受,印证了我市生态环境向稳向好的喜人变化。
过去一年,我市着力打好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对水、大气、土壤、噪声等环境污染进行全过程控制与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沉甸甸的“绿色答卷”。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6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4天。全市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Ⅰ类和Ⅱ类水质断面51个、Ⅲ类水质断面1个,16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36块出让或划拨为“一住两公”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37块优先监管地块的风险管控,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坚持问题导向,强力推进环境问题整治
过去一年,我市充分发挥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等综合协调议事机构职能,综合运用工作提醒、催办、督办、通报、约谈等方式,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2023年以来,我市全面完成中央、省交办个性问题整改,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省级任务以及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排查“利剑”行动排查问题整改,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动真碰硬,筑牢筑实环境安全底线
过去一年,我市在环评审批、执法监管、环境监测等方面全面发力,积极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市大力改进环评审批工作方式,通过严把环评审批关、严守生态环境底线、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大力提升环评审批质量。2023年以来,窗口完成政务服务办结事项291件。制定《2023年度生态环境“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将2151家企业纳入双随机抽查库,同时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公益诉讼的衔接,落实线索移送、案件通报、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机制,并及时介入线索筛查、调查评估、赔偿磋商等流程,形成工作合力。过去一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4006人次,发现涉嫌环境违法问题538个,办理环境违法案件405件,其中行政处罚361件;办理行政移送案件33件,行政拘留35人;办理移送刑事案件5件,刑事拘留7人;办理“五类案件”4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