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 (记者 谭宇 易鑫 通讯员 陈科帆 冯世民 欧阳紫) “搬家酒、满月酒、升学酒……以前一年要吃八九次酒席,挣的钱还不够送礼。”3月6日,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大寨社区的村民阳孝安说,自从村里制定村规民约后,大家都觉得轻松了不少,大寨社区风气也越来越好。
近年来,城步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驻村工作组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从日常生活入手,从服务细节突破,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新风深入民心,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3月1日,长安营镇大寨社区居民阳波新婚,他早早就通知邻居和亲朋好友不办宴席、不收礼金,在家吃一顿便饭即可。阳波与妻子选择这样的结婚形式实属不易。双方家长都有不同想法,想通过婚礼让新人得到亲朋好友的祝福,通过阳波夫妻俩的耐心沟通,最终获得了理解。
“以前,社区的喜事都喜欢大操大办,请客送礼必不可少,这会给亲朋好友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阳波笑着说,“结婚在家吃一顿便饭,减少了铺张浪费,节约下来的钱还可以用来办点家庭建设,我们年轻人要弘扬文明新风,响应婚事新办的号召,让好家风、好民风蔚然成风。”
大寨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形成勤俭节约、健康向上、反对奢侈浪费的良好社会风气。通过推广“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模式,开展社区“积分兑现”示范创建,聘请1名网格员为移风易俗监督员,每季度公布一次移风易俗“红黑榜”,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
此外,该社区还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的红白理事会章程,从“场所控制、贺礼控制、鞭炮控制、乐队控制”四个方面,对只参加本地村民的婚丧事、不收家庭困难人员的礼金等方面进行积极倡导,推出符合当地消费水平的“村宴菜谱”,采取“菜单制”点菜模式,有效杜绝浪费。
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寨社区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社区红白喜事的管理、指导、劝导和监督。同时,成立了以党员为主的宣传劝导志愿队,配合红白理事会成员进行上门劝导。
目前,该社区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涌现,一些不适应时代的陈规陋习正逐步得到改变,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已成主流,不断传递着“致美大寨”的温度、汇聚着“文明大寨”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