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让我很受鼓舞、倍感振奋。”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邵虹特种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正茂说,新质生产力应该是生产全要素的提升,优势产业的延伸,新兴产业的培育,未来产业的布局。
如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这是刘正茂正在思考的问题。“玻璃基板制造作为典型的高技术壁垒产业,需联合本土上下游产业链建立协同创新基地,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行业对标,加快机制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刘正茂表示,近一两年内,将重点推进玻璃基板窑炉日引出量的稳步提高和有序提升,研发出达到和部分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化技术,大幅提升玻璃基板产线的投入产出比,大幅推动建构自主、内生与可持续基础之上的玻璃基板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是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要想把邵阳打造成全国第三大电子玻璃产业基地,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是靠自己做出来的。”刘正茂介绍说,近年来,邵阳主动担负起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责任,积极推进电子玻璃“卡脖子”工程建设,加快新型显示产业链发展。其中,新质生产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刘正茂提交了《关于支持将湖南邵阳特种玻璃产业打造成全国第三大电子玻璃产业基地的建议》。他认为,邵阳是全国为数不多同时具备高世代基板、盖板玻璃生产能力的城市,已具备打造国家第三大电子玻璃产业基地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此外国家和省、市层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特种玻璃产业的政策。
全国第三大电子玻璃产业基地应该如何打造?刘正茂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请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支持全国第三大电子玻璃产业基地布局邵阳。建议以央企为主体,组建平板显示玻璃产业平台公司,联合上下游产业链建立产业创新中心,统筹推进产线布局和建设,实现统一研发设计、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支持、统一市场开拓。第二,加大电子玻璃产业发展资金及政策支持力度。第三,建立完善检测预警机制,并对相关企业进行指导和协调,通过诉讼、谈判等方式进行有效应对。同时,鼓励引导国内面板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土企业生产的电子玻璃,支持企业产品优先享受国家首批次产品有关优惠政策。
对于特种玻璃产业的发展前景,刘正茂也有自己的看法。“目前的形势非常好。一是国家非常重视;二是地方积极性很高;三是自己在技术上也有突破。”刘正茂表示,很期待能够把基板玻璃产业做起来,在国内能做到本土供应,达到50%的供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