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支持。2023年,我市深化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整合知识产权服务资源,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加快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水平管理,激活创新“一池春水”。全市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速排名全省第一,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速及专利转让许可量排名同类地区第一,知识产权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
制度支撑,促进知识产权增量提质
“我们公司研发的‘一种智能自适应调节呼吸机’等12项专利转化为万脉DF系列呼吸机后,一个季度就新签约30位经销商,加上原有客户订购,销量同比增长1000万元。”湖南万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负责人杨鸥说,通过专利优先审查的好政策,仅2023年,公司被授权的发明专利就有12件。
杨鸥所说的专利优先审查,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据申请人的请求或依职权对符合条件的专利申请在审查程序中提前和加快处理。过去一年,我市共筛选了42家企业98件发明专利,请求省局批准实行优先审查,压缩审查周期。
有了专利,就能量产,就能更好抢占市场。如今,我市越来越多创新主体认识到专利的重要性,申请专利热情高涨。2023年,全市新增注册商标8690件,总量达到74475件,增量和总量均排全省第二;全市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速63.29%,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1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7件,两项增速分别为28.51%、29.51%,排名同类地区第一。
增量提质的背后,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撑。我市出台《邵阳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方案(2022—2035)》,并将知识产权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三重点工作;建立财政逐年增加的经费保障机制,2023年投入500万元作为知识产权战略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较2019年增长5.6倍;建立完善全市知识产权专家库;推动创新主体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有效推动全市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
优化服务,让智力成果“落地生金”
2023年4月,邵阳学院获批湖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中心,当年7月至11月,该校已累计实施高质量专利转移转化13项,其中许可10项、转让3项,合同金额114.88万元。
2023年7月,兴业银行邵阳分行成功向邵阳一发制品企业发放了该行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让知识产权进入资本市场,是我市推动智力成果“落地生金”的生动实践。过去一年,我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大力实施专利转化计划,引导创新主体将“无形知产”变“有形资产”。2023年,全市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07亿元,实现连续三年翻番。
针对高校院所专利转化率低、中小微企业对接高校院所难度大这一问题,我市积极搭建校企“面对面”合作平台,开展专利转化园区行、高校行、产业行系列活动。引导高校院所“沉睡”专利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让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走下“书架”走上“货架”,让越来越多的“专利花”结出“产业果”。
此外,我市还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强链护链、“百企优培”等行动,多次邀请权威专家团队为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布局“把脉问诊”,精准解决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困难。
严格执法,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对于知识产权工作而言,高质量创造是前提、高效益运用是关键、高标准保护是根本。过去一年,我市从加强联动、打击侵权、强化宣传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格局,织密知识产权“保护网”,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市场环境。
我市成立首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在查封扣押、听证等多个领域探索构建“行政执法+公证”新模式,持续规范知识产权领域行刑衔接工作流程;设立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对接法院调解平台,现已调解知识产权纠纷472件,调解成功368件,成功率77.97%;持续推进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化建设,确定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事指南、文书格式范本、案号制定规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