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双清区大汉悦中心,发现一处小摊上围满了人。走近一看,简易的钢桌上放着铜质的板尺、钢勺,旁边的火炉上热着一锅金黄色的糖,旁边的木靶子上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精美糖画。摊主名叫杨红云,今年57岁。
“今年是我摆糖画小摊的第35年了,糖画糖画,是糖也是画,它起源于明代,比较吸引小朋友。”杨红云向记者介绍。
传承手艺,一干就是35年
从锅中舀起糖液,杨红云全神贯注地操控着勺子,手臂快速而有节奏地挥舞。即将凝固的糖水落在了钢板上的固定位置,一条栩栩如生的龙逐渐成形。他迅速取出一根竹签,将糖画串起来,用一把铁尺铲起,然后递给等待的顾客。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不到一分钟的“作画”过程,是围观顾客眼中的精彩表演,更是手艺人引以为傲的“凭本事吃饭”。而这背后所包含的心血,生动诠释了那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说起杨红云继承糖画的原因,他说:“小时候看父亲做糖画,我对这门手艺产生了兴趣,父亲便开始教我。”
每天10时出摊到晚上8时多收摊,这是杨红云35年间的工作作息。“这门手艺不说挣大钱,只要兢兢业业,养家糊口还是不成问题的。只要不是极端天气,一年到头我基本上天天出摊。”杨红云靠着这门手艺养大了儿女。“我的女儿现在是医生,儿子也主动要求继承糖画手艺!”杨红云自豪地说。
以糖为墨,以勺为笔
“画画功底只是每一个糖画师的基本功,想要做出合格的糖画,熬糖也十分关键。”杨红云说。熬糖是以麦芽糖和白砂糖为主要原料,熬制到糖料牵丝,这需要掌控火候,火候浅了糖无法成型,火候太重则容易糊,产生苦涩味道。这是一个需要精心控制的过程,需要慢工出细活。看似简单的糖画,其实除了需要一定的绘画功底,还讲究手腕上的巧劲儿,何时抖、何时提、何时放都有讲究。杨红云说:“获得这个巧劲儿的秘诀就是刻苦练习、熟能生巧。”
老一辈的糖画艺人大多是绘画十二生肖,顾客选择较少,为了满足顾客日渐丰富的需求,杨红云与时俱进,钻研糖画技艺。杨红云说:“我最拿手的画是中国龙,但是‘老古董’也要赶上时代,为了更加吸引现在的小朋友,我自己钻研出小猪佩奇、卡丁猫、奥特曼、愤怒的小鸟等多种新事物的画法。”
杨红云表示,今后在专注传统的生肖画和飞鸟图画以外,他还会不断钻研,扩大糖画制作的范围,将更多新鲜元素和“消失”的传统元素融入非遗手艺里,以糖为墨,让非遗手艺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