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不仅在知识传授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塑造国家未来的重要意义。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持续加大投入优化学校发展环境,深化普通高中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用心用情推动县域普通高中发展,让学生都能在本地享受优质特色的高中教育。
高标准投入,夯实发展基础
新宁县第一中学原址位于新宁县城中心,面积不足100亩,校园场地狭小、学位紧缺,难以满足当地百姓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新宁县着眼于提升全县教育整体质量,异址新建新校区,2022年学校实现整体搬迁。
目前,我市共有38所公办普通高中。近年来,我市科学统筹优化高中资源配置,按照高中办学标准和高中改革发展的新需求,高标准落实高中教育投入经费,补齐完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过去5年,全市累计投入15亿元,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16所。
我市持续推动县域高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实现网络全覆盖、宽带全覆盖,所有班级都配备了交互式多媒体一体机或智慧黑板。信息化建设不断赋能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师生送去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高质量教研,提升教师素养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引导新进教师快速融入学校,高效提升岗位胜任能力,前不久,市一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徒结对”活动。16名新进教师向学校16名骨干教师行拜师礼、递拜师帖,双方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仪式感满满的活动,激励新进教师在庄严的氛围中树立起成长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师徒结对”采用“双导师”机制。“不仅配备专业导师进行专业理论、业务要求和岗位技能的指导,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还担任起职业导师,从思想道德、行为养成、职业规划等方面,增强他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市一中党委书记欧阳铁光表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我市充分发挥教研支撑作用,通过“定培、招补、研训、严管”强化高中教师队伍建设,选送高中校长、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进行继续教育,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暑假师德师风集中培训,常态化开展“师徒结对”“推门听课”、课题研究、校本研训等活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深化,我市创新培训方式,坚持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标准培训与定制培训相结合,加快提升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落实。
特色化发展,落实立德树人
新邵八中坚定走体育特色强校之路,以学生社团与俱乐部活动为载体,不断拓展“第二课堂”,努力把跆拳道运动和足球、篮球、书法打造成为学校的名片;城步第一民族中学则以民族特色作为办学特色,引导全体师生深入了解县域主体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生活习俗,掌握基本的民族语言和体育艺术,助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邵东一中以“君子文化”为校园文化主题,以楹联文化与活动文化为载体,融“廉政文化”于一体,着力打造一流的环境文化、经典的活动文化、科学的课程文化、严密的制度文化、进取的精神文化,形成凸显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养君子风范,育优秀公民”……学生个性千差万别,志趣禀赋各不相同。在我市众多高中教师心中,高中教育不应只为高考和升学而存在,而应立足生源实际,聚焦立德树人、聚焦人的发展,推进特色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生命需求。
这样的育人理念下,各高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高中“因校制宜”,通过特色办学创新学生发展指导模式,强化学生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精彩。如今,走进全市任何一所普通高中,不期而遇的是一群群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学生、一个个团结向上锐意进取的团队、一名名博学多才意气风发的教师……我市高中教育正朝着提质发展、人民满意的方向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