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精准监测防返贫。应纳尽纳,建立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畅通识别渠道,实施风险排查,抓实返贫致贫风险预警,确保监测识别不漏一人。应帮尽帮,按照“因户因人施策、分层分类帮扶”的原则,建立帮扶台账,优先安排领导干部“一对一”重点帮扶,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精准帮扶不漏一人。应消尽消,对帮扶成效较好、情况趋向稳定的监测对象及时在系统标注风险消除。
二是拓宽渠道促增收。发展产业促增收,实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拓宽就业促增收,建设就业帮扶车间,就近安置吸纳一批,培训服务转移一批,劳务对口输出一批。支持创业促增收,千方百计吸纳各类返乡创业主体,带动脱贫群众增收,并积极发展村级电子商务网点,逐步提升村级数字化建设质量。
三是强化保障求实效。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各级领导联系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解决乡村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民增收等难题。强化人才保障,选派各级驻村工作队,做到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示范创建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开展迎乡贤振乡村活动,增强各级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自觉性。强化资金保障,加强各级项目资产的管理,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实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