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5日

加力振兴工业经济

——我市跑出工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邵阳日报记者 黄云 通讯员 何琛

拔地而起的标准厂房、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忙碌有序的作业工人……初春时节,行走在宝庆大地,处处都能感受到项目带动发展的浓厚气息,时时都能触摸到工业经济腾飞的跳动脉搏。

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城市强。近年来,我市把加力振兴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用好国、省稳经济“政策包”“工具箱”,加快“产业兴邵”,全市工业经济呈现“以稳促进、以进保稳”良好态势。2023年全市累计工业总产值2686.2亿元,同比增长5.6%,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4%,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二类地区第1位,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5%。

多维度多举措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稳产达效,生产按下“快进键”。制定《邵阳市贯彻落实〈湖南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责任分工》,建立完善“白名单”企业台账;积极部署迎峰度夏工作,制定工业企业电力迎峰度夏预案,保障电力供应。精准研判,运行监测“瞄靶心”。建立工业经济运行旬调度机制,每月召开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每季度开展一次实地调研,摸排产业、企业运行情况和突出问题,就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交办,稳定企业发展信心。惠企助企,政策兑现“实打实”。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激活企业内生动力,出台《邵阳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平稳增长的若干财政支持政策》,2023年组织全市58个项目申报全省先进制造业高地专项资金,获得5054万元;组织全市26家企业申报全省经济贡献奖励,获得979万元;市本级兑现年度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奖金200余万元。

提质量育增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存拓增,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链主”企业、骨干企业,持续开展“双亿双百”工程,建立问题发现、会商、处理、问效工作机制,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2023年全市产值过5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亿元至50亿元企业23家,5亿元至10亿元企业52家,过亿元企业701家。精准发力,护航企业“上规升级”。落实新建企业抓跟踪、接近企业抓培育、达标企业抓入库,将新增规模工业企业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和市政府“三重点”工作,实行“一月一调度、两月一讲评、全年一考核”。2023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32家,规模工业企业总数2096家,居全省第4位。深耕细分,助力企业“专精特新”。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库,2023年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115家,总数超前5年总和。

补短板锻长板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遗余力锻长板固优势。依托三一专汽、邵纺机等骨干企业,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链向高端化、集约化迈进,已初步形成涵盖工程专用车、纺织机械、液压基础件等优势产品为主的装备工业体系;依托中电彩虹G7.5盖板玻璃、G8.5邵虹基板玻璃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串联湖南创亿达、铭基高科等48家下游企业集群发展,致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显示器件制造基地。想方设法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小五金、打火机、皮具箱包等传统产业加快自主研发,新增邵东打火机、邵阳县茶油、新邵有色金属循环综合利用3个省级产业集群,邵东箱包、隆回金银花和龙牙百合2个集群培育对象,新增数量居全省第2;省级产业集群总数7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6个,其中邵东打火机跻身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优服务促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送政策”精准直达。编制全市9大产业链惠企政策电子书和“一图四库一清单”,多次召开“智赋万企”专场辅导。“解难题”力求实效。100个重点帮扶企业化解问题162个,问题化解率87.1%。市委书记、市长率先垂范,每月定期召开企业家接待日帮扶企业,产业链链长深入链群企业开展纾困帮扶。比如,市政府办解决邵纺机土地返还款2000万元和金融办协调银行为阳光发品授信1.26亿元获得企业称赞。“优服务”成效明显。市公安局创新服务模式,推行“工业企业双警长制”得到上级推介。创新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产业链专家学者研判、领航企业优质产品推介、企业帮扶线上线下评价四大机制,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5亿元,同比增长5.8%,盈利面97.4%。

--> 2024-03-05 邵阳日报记者 黄云 通讯员 何琛 ——我市跑出工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1 1 邵阳日报 content_59826.html 1 加力振兴工业经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