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画家李子明,与当代艺术大师、著名金石书画家李立先生,结下长达60年的旷世情缘。
1953年,10岁的李子明随同父母,从新邵县乡下来到省城,习画于“长沙少年之家”。在这里执教的李立,见他勤奋刻苦,很喜欢这个农村少年,给予他许多特殊关爱。有一天,他甚至把李子明带到自己家里,拿出珍藏的齐白石先生的来信,一字一句,边念边讲解给李子明听。
几年后,李子明不得不随父母回乡下搞生产。但出工之余,他坚持习画,最终因画技出众,被县供销社所属的制镜厂招入,专门从事制镜工艺设计。在制镜厂工作期间,李子明被派到湖南湘绣大楼,参加短期培训。休息日里,他带上作品去拜访儿时的老师。李立看了他的作品后,对他说:“子明,你的基本功不错了。宽一丈,不如深一寸。以后还是专攻一门吧!”停了一会,又说:“我是画梅花的。你也可以专门画梅,我看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和悟性。”
李子明听从李立的指点,便将注意力聚焦到梅花上。为了把梅花画好,他找来大量描写梅花的诗文,熟读精思,从中汲取营养;又借来古今画梅大家的作品,认真欣赏、揣摩,博采众长,充实自己。更有趣的是,他花十数年功夫,在自己住房后面开辟了一个小园,把从四面八方收集来的各种梅树都栽在园圃里。他把这个园子取名“梅园”,一有空暇,便钻进园中,悉心观赏,仔细琢磨。花开时节,他赏花画花;无花的时候,他细心观察新枝老干的微妙所在。他边观察,边回味李立老师多次对他说过的话:“梅树愈老愈盘错多姿,有如干戈剑戟……”
李子明好几次把李立从长沙接到新邵,与老师一同品赏自家梅园的梅花。一次,在梅园里,李立对李子明说:“白石先生说,心中先有所见,下笔才能有神。画梅难画枝,经常观察梅树,对你作画是有帮助的。”为了使他加深理解,李立把他领回画室,一边示范作画,一边讲解画梅技巧。在李立的启发熏陶下,李子明对梅花越来越钟情,观梅画梅越来越投入,以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从而获得了“天下第一梅痴”的雅号。
李立把李子明这位钟爱的弟子视如掌上明珠,常向人夸起他。1983年某日,一位邵阳籍的书画收藏者专程去长沙看望李立。李立问他:“你这么热心书画收藏,应该认识你们邵阳的画家李子明吧!他以前在我这里学过画。他画梅有传统功法。”
饮水思源,师恩难忘。每逢李立老师和师母生日,李子明都会从新邵赶去省城给他们祝寿。他们师生到了一起,真是无话不谈。谈艺术、谈人生、谈画坛掌故,谈到兴味处,常常笑得前俯后仰。李立家从不留宿来客,但对李子明例外。每当李子明提出回家时,李立总是对他说:“有饭你吃有屋你住,为何不多陪我两天……”
李立在八十大寿的先天晚上,与远道而来祝寿的李子明,一道切磋画梅技巧。边画边聊到晚上十点后,师徒合作的画作即将脱稿了,李立又跟李子明聊起题款来。他说:“以后你画梅花,题款要题喜庆佳语,可题自作诗或古人赞梅诗,要有诗情画意,诗、书、画、印要精……”
李立是金石大师,享有“神刀”之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世界文化名流以及部分外国元首刻印。他刻印时,喜欢把李子明叫在身边陪着。一次,有位客人来请他刻章。他要客人与其他人在客厅闲谈,单独让李子明陪他去另一房间刻章。2013年夏天,已经九十高龄的李立,还给同样高龄的黄永玉先生刻了一枚印章。当时正好李子明在身边,李立又让他陪着刻章,还要他拍了多张照片留作纪念。
李立九十大寿前夕,特意打电话给李子明,叫他不要送礼,如果硬是要送,“就给我画一幅梅花喜鹊作留念吧”。当李子明遵嘱将《十喜祝寿图》送到李立手里时,他立马吩咐打开,叫过夫人一起观赏。
李子明潜心向李立学习画梅,并从朱训德、邓辉楚等几位名家的作品中汲取精髓,到自家和各地知名梅园,到大自然中,仔细观察,潜心创作。他的画作清新秀美,深获各界人士好评。李立去世的前几年,登门求画者络绎不绝。实在应接不暇的时候,他就对李子明说:“你来给我代笔,我题款盖章。”
李子明画梅的名气响了、影响大了,他被应邀参加各种艺术活动。2005年,李子明的梅花作品在长沙展出。李立为他用古篆书写了“梅缘”两字。这两个字道出了李子明半个多世纪以来与老师、与梅花结缘的人生“密码”。
2009年的一天,在上海的一次画展上,李子明碰到了美国旧金山中国画院院长徐耀。徐先生是著名旅美艺术家、资深文物鉴定家、收藏家,他爱才心切,热情邀请李子明去美国举办画展。
回到湖南后,李子明立即向李立报告此事,并向恩师表达了内心的顾虑。李立当即鼓励他说:“子明,搞艺术要有你那样的‘痴劲’。我老师齐白石先生,学木匠、学雕刻出身,最后孜孜不倦致力于画画,成为世界顶级画家。我从小爱好艺术,毕生从事这个职业,不敢有丝毫懈怠……你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仅要继续潜心钻研,也要敢于走出去,做一名出色的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他还周密地为这位爱徒策划参展事宜。当时的湖南省美协名誉主席陈白一、主席朱训德也鼎力相助,使李子明圆了去美国办展之梦。